朔風凜冽小寒至,學科教研花常開。2021年1月5日下午,九龍湖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研組全體語文老師開展了“和‘新語文同行’”實踐交流會教研活動。
元旦假期,語文組老師認真學習了首都師范大學王云峰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長、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陸志平會長以及上海師范大學鄭桂華教授關于“新教學”的講座講義,對他們的講座講義進行摘抄、批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記錄自己對語文大單元教學的體會感悟。新年伊始,老師們在此教研活動中分享學習收獲,交流學習心得,提出自己的困惑。大家各抒己見,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受益匪淺。
范妍妍老師首先發言,她談了自己學習王云峰教授講話的體會:“新教學的課堂主角由教師轉變為學生,課堂教學由知識本位轉為素養本位。大單元教學中情境就是一座橋,連接著文本與學生,它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將自己的經驗融入情境中,更好地感悟,思考,理解,表達。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創新的時代,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所以教育也要不斷改變,適應時代變遷。改變從每一節課開始,需要每一位老師轉變思想,與時俱進,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放在首位。”
陳秀梅老師在發言中說:語文教師特別是老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貫徹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在語文教學中,轉變觀念,變“我怎么教”為“讓學生怎么更好地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經驗,開展大單元教學,在教材和學生之間創設學習情境,“鋪路搭橋”,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建構語言,發展語文素養。
作為新教師,姚曉璇和常婉清兩位老師談了自己對大單元教學的認識。
姚曉璇老師說:“大單元主題教學,首先是對單元內容的重新構建,其核心是按照素養目標體系進行的重組,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有機地將課文內容串聯起來。其次,在設計活動和布置教學任務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大單元教學創設的真實情境作為溝通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真正從‘學會’走向‘會學’”。
常婉清老師對大單元教學也有自己的體會:“大單元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素養,讓他們學會學習而不僅僅是教給他們知識。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要思考這樣設計的意義是什么、對學生有沒有價值、有什么樣的價值。在大單元設計時,我們要考慮怎樣把一個單元中的課文串起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幾篇課文應能夠形成一個整體,共同發揮作用。還要找到與學生原有知識的銜接點,并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又能指導學生的生活。”
李瑩瑩老師說:2021年是嶄新的一年,面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我們教育也要為之努力、奮斗,從而培養出促進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大單元”教學強調全面認識理解把握教材,以教材原有單元安排為基礎,進行適當整合、拓展,創設真實情境和活動任務,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并解決相應問題。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場域,我們應“以人為本”,運用好兒童已有的經驗來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表達和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從“學會”真正轉變為“會學”。
陳雯雯校長認真聽了老師們的發言,鼓勵老師們從“五個提高”繼續做好大單元教學的學習與實踐。
1.提升學習力。針對專家們的講座做深入閱讀,提取關鍵理念、核心思想,結合線上線下的研討活動,提高對大單元教學的理解。
2.提升思想力。要真正理解學習不是被動、機械地習得現成的知識和技能,也不是孤立地訓練各種認知能力,而是指情境中獲得生長性經驗,再遷移創造性運用的過程。
3.提升設計力。在本學期初步嘗試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利用假期繼續做好下冊教材的單元學習設計,開學后研討。
4.提升實踐力。在大單元學習實施中,通過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語文做事,用語言來解決問題。
5.提升反思力。設計中不斷反思、實施后更要加強反思,反思我們每一個學習活動的設計背后的教育意義、教育價值,是否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有意義。在反思中更好的研究學生、理解教材、開展教學。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這次實踐交流會活動為語文教師們搭建了相互學習的平臺,展示出每位語文教師對“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對“新語文”教學的深度理解,促進了教師們的專業化發展。今后,一年級語文教研組將繼續教研和實踐相結合,在“大單元”教學的課堂實踐中和新教學一路前行,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