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讀書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支架,是增進實踐智慧的助手。實施教育,讀書先行。好的教育是森林,孩子們在森林的探索中得以歡愉,得以實踐,得以思考,得以成長!
“悅”讀時光
幼兒園始終倡議教師勤讀樂讀,堅持好書共讀。在讀書的同時勤于思考,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
開放性課程主張:堅持以“活動促發(fā)展”為基本教學指導思想,倡導以主動學習為基本習得方式的教學;側重以問題性、策略性、情感性和技能性等知識為基本學習內容;強調以能力為核心,以素質整體發(fā)展為取向。
“悅”享時光
近日,鼓樓區(qū)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們聚在一起,圍繞《開放性課程在行動》一書,開展了讀書分享交流活動。鼓樓實幼的老師們不僅在閱讀中勤于思考,在閱讀后更是精心寫下讀書心得,與大家分享學習的感受,從這些精彩的文字信息中,看到了老師們對孩子的喜愛,對工作的熱愛,這樣的“悅”享時光,真好!
劉巾銘老師:
在課堂教學中,不簡單地要求孩子的想法與自己的觀點一致,不簡單地給出是或不是、正確或錯誤的判斷標準,而是注意聆聽孩子回應的過程中那些看似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語言中所隱含的價值判斷,給孩子提供多元化理解的機會和途徑。不對孩子提出一刀切的學習要求,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開展學習,在關鍵的時刻幫助他們拾級而上。尊重孩子所做出的選擇,讓孩子一次次地體驗自己選擇的結果,在這其中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力。
馬強老師:
馬老師以班級里的一名幼兒“海星”為例,發(fā)表了自己對開放性課程的一些觀點與看法。“海星”在班里和老師的交流較少,并沒有達到師生間真正的“開放”與“平等”。因此,開放性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如何把握好一個“度”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方面也要重視起來,確保孩子以開放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張葉老師:
開放性課程在行動的第一步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開放的人格,同時開放應該是傾聽幼兒的聲音,開放是有限制的,開放是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成長。每個參與者都應該自主的進行獨立思考,對自己已經形成的東西進行反思、質疑,從而生成新的東西,推向更高的發(fā)展。
封晴老師:
開放性課程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還是家長包括很多學習參與者的事情,孩子的發(fā)展更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我們就要和家長相互溝通,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我們要在實踐中去仔細的揣摩:怎樣做到真正的開放,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并實施真正的開放性課程。
張何雨老師:
開放性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將孩子放在首位,教師要全面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能力及發(fā)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待孩子的表現與反應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開放。開放,不只是老師的事情,更是家長等學習參與者的事情,孩子的發(fā)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們要勇于探索與嘗試新的理念與行為,在實踐中體驗不斷成長的喜悅。相信,只要我們善于吸收,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本次活動,教師們在與同伴的互動分享中感受到了心靈的洗禮與思想的交融。閱讀讓教師們的理念得到了更新,閱讀指明了教師前進的方向。我們相信,閱讀會成為老師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書香傳遞整個校園,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不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