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在陳亞校長帶領下,玉潭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共同學習《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關注學生的價值引領,以學生的生活為出發點,重視在活動中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因此應當加強有效性教學探究,提高教學的效率,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陳校長帶領大家共同學習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等.如何讓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核心素養在小學階段落地,推進習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一體化實施是我們本次關注的主要問題。
就如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陳校長和大家分享了有關的文章.通過分享,大家樹立學科觀念:道法學科教學要結合學科特點,引導學生在體驗社會生活及自身的思維活動中理解理論的真諦,在踐行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行動自覺。未來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等特色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需要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而中小學教育作為學生成長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具有深遠的意義。教學中充分利用偉人、名人和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學生以真實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養成,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漸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
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使用,提出了要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著眼點和立足點,若要學生具備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自己必須首先具備,并且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將這種素養表現出來。教育教學中,教師專業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不斷提升的內化過程。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立德育人理念,不斷反思,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不斷提升理論修養,促進自身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互聯網技術應用
信息技術的運用突破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實現高效教學,高效學習,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得到落實,尤其在培育“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實踐創新”等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方面,更是具有傳統課堂方式下不可比擬的優勢。
四、改變學習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核心素養的落地,必然要以有效的評價機制和評價方式為保障。學生是一個發展著的、有差異的“人”這樣一個前提出發,由量化評價走向質性評價,突破學習評價單一量化的瓶頸,運用綜合評價系統,建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評價體系。讓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更具及時性、系統性和延展性。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們要擔起這份職責,成為學生思想道德健康成長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