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廣大學生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大許人民路小學舉行了科學科普小達人活動。
活動開始,科學老師張遠向大家介紹了此次活動。吳怡軒、常高溪、劉育銘、 王少聰、王欣蔚五位小達人像大家進行了科學小知識科普。
潛水艇 吳怡軒
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是因為潛水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水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水艇就開始上浮。
死海為什么淹不死人 常高溪
在約旦與巴勒斯坦之間,有一個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極了,含鹽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因為水太咸了,湖邊很少長草,水里沒有魚,一片死氣沉沉,所以得了個死海的名稱。可是死海卻淹不死人。即使不會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會下沉。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要是有興致的話,還可以悠閑地躺在水面上讀書看報呢。
夏天輪胎為什么不能充太足的氣 劉育銘
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膨脹,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夏天天氣較熱,輪胎內的氣體受熱會膨脹,而且夏天輪胎與滾燙的地面摩擦過程本身也會產生熱能,易造成輪胎爆裂,所以,夏天易將車胎內的氣保持在少一塊的這種狀態上,不能太足。
日晷王少聰
日晷本義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陽的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設備,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陽陰影的指標、承受指標投影的投影面 (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線組成。最常見的設計,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謂的庭園日晷,讓日影投射在一個標有時刻的平面上,當太陽移動時,影子所指示的時間也將跟著變動。其實,日晷可以設計在任何物體的表面上,讓固定的指針產生陰影來測量時間。因此,日晷有許多種不同的形式:如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機械擺鐘王欣蔚
擺鐘是一種時鐘,發明于1657年,根據單擺定律制造,用擺錘控制其它機件,使鐘走的快慢均勻,一般能報點,要用發條來提供能量使其擺動。
1582~1583年,意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擺的等時性原理發明了擺鐘。后經不斷改進,沿用至今。
設計時鐘的要訣在于讓指針以一定的快慢移動,幾世紀以來的時鐘都是用擺錘控制與齒輪相連的指針運轉的。垂體時鐘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來轉動齒輪,當垂體所受的重力轉動齒輪時,擺錘與齒輪操縱器會聯合工作,控制轉動的規律。
小達人們的講解迎來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讓大家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激發了他們熱愛科學的興趣,相信同學們將會帶著對科學的熱情進行學習,成為了不起的“科學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