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亮的陽光射透云層,晨風淡淡吹送,送來清徹的涼爽。9月23日上午,在這么美好的晨光中,語文一組的老師們開始了他們的讀書分享。
劉雪雯老師有計劃地品讀了于老師的專著——《于永正教學實錄》,在于老師的課堂案例中,她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大家的課堂風范,一次次被于老師精彩的課堂而感動,主要分享了她的讀后體會。
一、于老師注重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二、于老師指導閱讀時能注意不同閱讀層次上的學生。
三、于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積累。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她認為:童心不泯才能教好一年級。面部能夠表達出孩子們的天真、稚氣、活潑、頑皮,是教好一年級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李亭老師給大家分享了《教育寫作:教師教育生活的專業表達》和《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這兩本書。“教育寫作是基于教育生活中問題的觀察,思考與表達,通過仔細觀察,勤奮思考,漸漸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強了。”教育寫作有助于梳理教師在教學中的獲得的種種想法,能夠讓模糊的思緒變成清晰的思想,更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觀察力、思考力和表達力。特級教師管建剛認為,不停地寫作使他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提升了教學能力和技術,也提高了教學效能。
從這兩本書中,她習得了案例寫作的方法,在設計和應用學習單中進行了借鑒和遷移。通過閱讀專業書籍,并結合教學實踐,她完成了自己的課題研究。
趙勝男老師分享的是《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
于永正老師是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在這本書里,他用的是自己平時教學中的案例來解釋一個個教學的原理和智慧,而且是語文教學,里面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同時,深感這是一位真正做教育的教師,沒有在分數面前失去自己,是我學習和奮斗的楷模。他是個多才多藝的老師,會書法會畫畫會唱歌唱京劇。從于老師身上,趙老師看到了很多她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對學生,對教學,對備課,對反思,對學習,對閱讀,對教育……
在我們的課堂上,既存在著“課堂上的觀光者”,也存在著“偽學優生”,那怎樣才能讓學習真實地發生?教師和孩子們一起走向深度學習呢?讀完《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這本書后,王凡老師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建立平等的課堂關系,讓學生安心學習。
二、巧妙設計核心性問題,讓學生有效學習。
三、補充恰當的助讀材料,讓學生深度學習。
也許走向深度學習的道路有千萬條,但無論怎樣,教師都要以學情為基礎,都要能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都要引領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都要讓學生在平等中學會學習,獲得學習的能力。
閱讀是一種陶冶,讀書分享更是一件樂事!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語文一組的老師們依舊會伴著晨光,進行自己的閱讀分享,如冉冉上升的太陽般,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