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江蘇省第五屆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研學活動”在黃集實驗小學舉行,銅山區教研室朱愛玲主任同西北片部分數學老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整體性”課堂教學實踐,三節高質量的數學課堂得以呈現,使數學教師們受益匪淺。
第一節課是黃集實驗小學張婷老師帶來的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百分數的意義與讀寫》。這節課是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是學生對數的認識又一個拓展,它是以后進一步認識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
張婷老師在課的開始,首先出示了一個問題,六(1)班參加延時服務的學生有47人,全班有49人,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嗎?問題拋出后,學生們就想到了47/49,張老師順勢指出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還有一種數也可以表示兩種數量之間的關系,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百分數。這樣新穎的導入設計,讓學生對“關系”一詞有了深刻的理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何橋鎮金寨路小學的李維維老師帶來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四年級上冊的《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
首先,上課伊始,李老師通過自我介紹拉進了和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對老師不在陌生,產生了親切感。李老師教態自然大方,善用激勵性的語言,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
其次,教學環節,李老師教學有法。把計算教學融入解決問題當中,加強了情與理的融合。讓學生通過數量關系式和圖形理解算理,加強了理與法的融合。這節計算教學課改變了以往只重算法的教授,不重算理的探究。使得學生既掌握的算法又明白了算理,并且學會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最后,李老師善于組織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每一個問題都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的數學思維,更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課堂更具生活氣息。
馬坡小學的劉璐老師帶來的是二年級上冊——《認識平均分》全課的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
本節課劉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較充分,充分體現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劉老師充分發揮學具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很充分,學生能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感知。
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充分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分法。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劉老師每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層層深入,不斷的追問為什么是平均分,使得“平均分”的概念在學生的腦海中非常清晰。
三節課結束后,朱愛玲主任即興為老師們上了一小段,讓他們感受到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應該有的樣子。當朱主任激情飽滿的站在學生面前,學生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漲,教學效果非常高效。
最后,朱主任針對數學老師一定要注重“數學教什么”,如何整體性研讀教材,挖掘數學的本質,教會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讓老師們懂得了如何真正走進課堂,做一名幸福的數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