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到24日,張集鎮伴山小學各位老師觀看了新教育理念有關直播,通過新教育實驗學習,使老師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新教育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各位老師看完之后深有感觸。
周老師認為:新教育倡導師生、家校、親子間“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學生、老師、家長共同配合,做好家校共育的教學工作,讓孩子的教育生活不要僅僅局限在學校這個小小的場合里,真正的教育應該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會,從小讓孩子體會教育無處不在,活到老學到老,這樣學生是不易產生厭學心理的。同時新教育還倡導學生應有“晨讀、午讀、暮省”的生活方式,讓學生體會閱讀的重要性和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快樂的成長,體驗人生真諦,同時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宋老師:“一個人走進學校并不意味著接受教育,只有當他面對一本書沉浸不已的時候,教育才剛剛開始。”老師們要在這條教育之路上走的更遠,在道路上不斷追求理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生涯里,在與別人合作的同時,演繹最精彩的教育教學,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張老師:教師首先應該是熱愛生活的、關懷生命的,對待生活應該是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老師們接觸的是最富有朝氣,最具活力的孩子,所以教師應具有前瞻的、發展的眼光;參與著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者的成長過程,所以老師們應該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使學生通過接受教育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使學生具有刻苦、自信、堅韌、進取、探索等品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良好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礎,使學生具備先進的道德意識和積極的人生觀。
李老師:理想看著總是美好的,也是遙遠的。然而只要心中追求這理想,那么理想就會在追求的過程中接近。教育的理想是要對學生的成長埋下些積極的伏筆。教育的成果并不是現在檢驗的,并不是依靠現在的所謂的考評和考試來檢驗的,教育的成果是在發展的延伸的,最好的檢驗是在未來。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這里的“人”,不僅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和家長。
孫主任:記得作家峻青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但在關鍵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在你年輕的時候。成長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題。成長是什么?成長需要動力,可以是來自外在的力,更需要內在的動力----一種激勵思考和改變自老師的動力。老師認為,成長的動力之源就是學習。
所以,學生要讀書,教師更要讀書。讓反思成為習慣。成長過程反思,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到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引發的思考;工作過程反思,一個學生、一個教案、一堂課、處理一件事情、開展一次活動的體驗與思考,帶來哪些認識上的變化,教育理想等等。可以說這次的報告引導老師們堅定了這樣的信念只要行動,就有收獲!真正的行動,本身就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