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制造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
10月27日下午,新區臺上小學迎來了悅讀書社的讀書分享,全體教師在三樓會議室參加了這次活動。
本次讀書分享者是悅讀書社的成員馬洪遠老師,他向大家推薦的書是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本書是世界500強企業團購率最高、雄踞美國和臺灣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的勵志書,據不完全統計,該書上市不到一個月,美國就有600萬人參與了“不抱怨”活動,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個國家。
在本書中威爾?鮑溫除了要介紹特別的“不抱怨”運動,也將藉由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為什么會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我們又該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表達形式。本書最核心的理念是:任何人和團隊要想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作品分為四個部分:“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此階段抱怨從別人的嘴里吐露時,我們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 “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已能有所察覺(有意識)。你能察覺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 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沉默將更經常出現。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發出抱怨;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狀態。你會開始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
最后,馬老師在心得體會中講到: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四通八達,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該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接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