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彭城教育網 徐州校園速遞!
您現在的位置是:彭城教育網 > 小學教育 > 以策略 促教學——張集鎮水口小學“沁心書社”十一月讀書活動
以策略 促教學——張集鎮水口小學“沁心書社”十一月讀書活動
信息來自:彭城教育網    發布時間:2021-11-08 13:54:00    閱讀量:16335次
[摘要]:彭城教育:引言:閱讀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銅山區張集鎮水口小學“沁心書社”引領著全體教師進行系列閱讀,并通過實踐應用,將閱讀得到的理論知識與課堂教學適度結合,從而達到有效閱讀、

引言:

  閱讀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銅山區張集鎮水口小學“沁心書社”引領著全體教師進行系列閱讀,并通過實踐應用,將閱讀得到的理論知識與課堂教學適度結合,從而達到有效閱讀、有效教學的目的。

  活動時間:2021年11月8日

  經典閱讀分享人:

  曹艷平,張集鎮水口小學數學教師。

  經典書籍推薦: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閱讀分享:

  “問”的策略

  -------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有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看似教學內容簡單、教學方法簡易,實質上卻是博大精深、容納萬象。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像名師一樣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策略而又潤物無痕呢?這是我深深思考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給了我一次親近名師的機會,這本書是由北京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以及她的團隊,結合他們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編寫的一本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方法的書藉。這本書語言凝練,所舉的例子與平時課堂教學關聯性較大,對一線教師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讀吳正憲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我了解了提問和理答的策略。在課題研究中,“為什么問”“怎樣問”“對學生的回答怎樣處理”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為我的課題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提問

  在本年度,我所做的課題的核心是“以問導學”,就是借助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在研究中,“何時拋出問題”“問題的深度”“問題的后續”都有所研究,但與吳正憲老師的做法還有一定的差距。下面我就結合吳正憲老師的研究談談自己的做法。

  1.通過有效提問,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常要教學一些數學概念,而數學概念往往是比較抽象、難懂的。如果僅僅憑借學講方式下學生的自主先學、小組互學、展示交流等環節,學生是無法深入理解概念的,這時需要教師通過提問來促進學生理解。

  吳正憲老師舉了一個借助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的例子。“甲隊拍球的平均數是14個,乙隊拍球的平均數是12個。”通過提問“12”“14”表示什么?讓學生反復地說,明確了平均數就是把多的給少的,把物體平均分。借助于“問”,吳老師讓學生真正把握了“平均數”這個概念的內涵,為學生下一步應用概念求平均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同一個知識點,多個學生頻頻出錯的例子。讀了吳正憲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我終于找到背后的癥結-------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這時就需要借助于“問”,使學生進一步理清概念。

  例如,在教學“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時,我發現有很多學生容易把這兩個概念搞混淆,做練習時錯誤率較高。我決定借助于吳正憲老師的策略,以“問”來促進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

  師:什么是物體的體積?

  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

  師:一個紙箱里裝滿作業本,它的體積是指什么?

  生:紙箱所占空間的大小。

  師:容積指什么?

  生:紙箱里作業本的體積。

  師:一個盆里裝滿水,體積和容積又分別指什么?

  ……

  借助于提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

  2.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學生在學習每一個知識點時,都會有不同的需求。作為教師要真正的關注學生的需求,依據需求來組織教學,將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怎樣了解學生的需求呢?吳正憲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中做了詳細的介紹,可以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的需求 。

  越是難以教學的知識,如果能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在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教學,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通過提問,將未知的、抽象的計算教學轉化成在已知的基礎上教學。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

  師:在學習小數除法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怎樣計算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

  生2:能不能把他轉化成學過的知識?

  生3:能不能把除數變成整數?

  生4:能不能借助商不變的規律把除數變成整數?

  生5:在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本節課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不僅僅了解了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需求,更在學生提問、辯證的過程中展開了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理答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引導著學生學習,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理答”作為“提問”的組成部分,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吳正憲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中介紹幾種理答的策略,提出好的理答可以使提問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1.做好“五步”,學會等待。

  在學講方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出讓老師大膽放手,做到“讓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緩一步”。這與吳正憲老師提出的“學會等待”有異曲同工之效。如果老師在理答的環節,能真正的將舞臺留給學生,學會等待,會在等待中收獲不一樣的精彩!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目:用24米長的籬笆來圍一塊菜地,菜地的面積最大是多少?

  問題提出后,很多孩子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但在此題中沒有長方形具體的長和寬,所以孩子們都束手無策。這時候,我并沒有立即給出答案,而是進一步引導:

  師:24米是長方形的什么?

  生:周長。

  師:我們能求出什么?

  生:長方形一條長和一條寬的和。

  通過引導,學生煥然大悟,知道了一條長和一條寬的和,可以調整長方形的長和寬,求出面積,最后通過比較得出長方形菜地的最大面積。

  學生在教師的等待中,慢慢地解決了這道難題。表面上看似教師在“退一步”,實則在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上,上升了一個大臺階。

  2.重復語言,突出重點。

  在教學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生匯報交流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時,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聽到。但由于每個孩子的注意力不同,可能在關鍵時刻個別孩子會因為開小差、走神等原因參與不到,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希望解決而又最難以解決的事情。

  吳正憲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中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策略:重復學生的語言,突出重點。這里的重復可以是不同的學生重復,也可以是教師重復。書中吳正憲老師舉了特級教師徐斌老師上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例子”,在課堂上,徐老師用“追問”的方法讓學生反復確認自己的想法,借助于這種方法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

  在課堂提問時,如果我們能做到講策略、講方法,將會使提問的效率更高,意義更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策略指導的一本書,通過閱讀與學習,將會在課題研究和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有了明確的方向。


掃一掃,分享本頁
?

官方活動

ACTIVITY

更多?

優秀作文

COMPOSITION

更多?

視頻中心

VIDEO

更多?
  • 先鋒少年志,一路向陽行——徐州市云龍小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表彰大會
  • 趣享運動 “師”放激情——徐州市科技實驗小學2025迎新春趣味運動會
  • 陽光體育 陽光童年——徐州市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多彩體育”年度精彩瞬間
  • "教"學相長,深耕細“研”——泉山區道德與法治教研活動在科技實驗小學舉行
  • 沖刺高考 為夢而戰——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隆重舉行2025屆職教高考百日誓師大會
  •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第8次教學例會暨“正毓”教師發展共同體總結表彰會

圖書推薦

BOOKS

更多?
精品国产亚洲二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好紧好湿好硬国产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