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日)
是第34個“世界艾滋病日”,
我國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主題為
“生命至上 終結艾滋 健康平等”
“截至2020年10月,
我國報告的現存艾滋病感染者
還有104.5萬,
性傳播比例超過95%。
2020年新報告
15至24歲青年學生病例近3000例,
性傳播占98.6%。”
這是11月27日在京舉行的
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
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公布的一組數據。
該座談會由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辦公室主辦。
這每一個病例數字都是觸目驚心的,
每一個病例都嚴重影響著
一個孩子的一生和
整個家庭的幸福。
艾滋病究竟從何而來?
為什么難以治愈?
如何開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
......
1.
猩猩把艾滋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20世紀70年代末期
美國國家疾控中心在洛杉磯
發現一種奇怪的病:
患者全身免疫系統幾近崩潰
還會感染其他各種不同尋常的疾病
更可怕的是
所有的醫療手段都無濟于事
治愈率為零!
隨后,人們發現得病的人越來越多
而且患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男同性戀
因此,有些研究者直接將這種病叫做
“男性同性戀者免疫缺陷癥”
圖片來源:紀錄片《艾滋病起源之謎》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些女性、異性戀男性、血友病患者、
用注射器吸毒的癮君子、甚至兒童
也得了這種病
1982年
這種病被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命名為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即艾滋病
想要根治頑疾
必須從它的源頭入手
于是,美國疾控中心組織了一支
由癌癥專家、寄生蟲病專家、
病毒學家和社會學家組成的強大陣容
他們通過多地多種取樣、分析和研究
推算出一種“類艾滋病毒”
該病毒最早于1908年出現在
猴子和猩猩身上
1930年前后,由猩猩傳染給了人類
圖片來源:紀錄片《艾滋病起源之謎》
圖片來源:紀錄片《艾滋病起源之謎》
那么,艾滋病是如何迅速傳播的?
“針具污染”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自20世紀50年代起
廉價的、不需消毒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就開始在醫藥衛生領域大范圍應用
但是,在經濟欠發達的非洲
一支注射器可能會被使用上千次
造成病毒在人群之間的快速傳播
圖片來源:紀錄片《艾滋病起源之謎》
20世紀60年代
艾滋病病毒逐漸通過加勒比海地區
傳到美國東部、東南部
進而到歐洲和亞洲
現在,全世界都深陷其中
2.
這種病毒有多可怕!
2002年,研究艾滋病的權威期刊《AIDS》報道
在未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
治療的情況下
一位感染者
從正式進入“艾滋病發病期”算起
存活時間的中位數僅有9.2個月
感染者的無癥狀期持續的時間可長可短
少則為2年,多的可達20年
這一時間的長短與感染途徑密切相關
一般情況下
經血感染者為4-5年
性交感染一般為11-13年
如果一個感染者的無癥狀期能達到13年
就可以被稱為“長期生存者”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
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
現階段的治療目標是:
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載量
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
提高生活質量
降低HIV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也就是說,以目前的醫療水平
艾滋病只能被控制,不能被治愈
有個問題需要注意: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英文簡稱)
與AIDS(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癥的英文簡稱)
不是一回事
HIV是一種病毒,AIDS是一種病癥
一個人感染了HIV病毒不一定馬上發病
發病之后,才能說這個人患上了艾滋病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感染者體內的免疫細胞
已無法與HIV抗衡時
就標志著進入HIV感染的最后階段
稱“有癥狀期”
這時,感染者才成了艾滋病(AIDS)患者
他們的免疫系統被侵蝕到幾近崩潰
一些普通病就可能會要了艾滋患者的命
圖片來源:《艾滋病AIDS的發生原理與HIV病毒感染的過程》
3.奇跡:
被治愈的“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
去年,
英國雜志《自然》
發布了一篇令人振奮的報道:
被稱為“倫敦病人”的一位艾滋病患者
在接受了干細胞移植治療后,
經過18個月,
沒有被檢測到艾滋病病毒。
換言之,
干細胞移植療法
成為艾滋病治療研究史上一個重要轉折。
其實“倫敦病人”并非是全球首例
被“治愈”的艾滋病人,
在他之前,
還有一位“柏林病人”,
其真實姓名為提摩西·布朗。
這位“柏林病人”身患艾滋病的同時,
還有白血病。
2007年,
他在柏林接受了干細胞移植,
還有針對癌癥的放射療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
醫生驚訝的發現,
他的白血病和艾滋病都消失了。
目前,
我國的國家疾控中心
免費
為艾滋病患者提供該療法的治療藥物
4.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艾滋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1.性傳播
如果一個人和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發生性行為而不使用安全套的話
他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2.血液傳播
與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輸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
甚至使用過的解剖刀、輸血設備等
如果未經正確的消毒
都可能成為傳播艾滋病病毒媒介
3.母嬰傳播
如果母親是感染者
可能會通過懷孕、分娩
和哺乳將病毒傳染給孩子。
不過,艾滋媽媽也可能生出健康寶寶
2000年,深圳率先啟動了
預防艾滋病傳播工作的試點
2012年到2016年期間
共幫助300多位HIV陽性母親
生下健康寶寶
一般的接觸,如共同進餐、握手等
都不會傳染艾滋病
生活當中,
我們應正確對待艾滋病患者
圖片來源于網絡
5.
怎樣預防艾滋病?
1.安全性行為:
加強道德教育,禁止濫交
避免與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及高危人群發生性接觸
在所有性行為中使用安全套
2.不要共用針頭:
如果需要諸如海洛因這樣的麻醉劑
不要和別人共用針頭
也不要使用已經被人使用過的針頭
醫護工作者遵循了一定的安全措施
就可以避免艾滋病在病人
和工作人員間、病人之間的傳播
3.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
如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腳等行為
這些均有血液暴露
如果必須進行上述操作行為
不要圖價格低廉的操作室
或沒有衛生合格證的機構
做這種高危操作行為
因為如果這些用具沒有進行嚴格消毒
很容易造成HIV病毒感染
4.不共用生活用品:
避免共用牙刷、剃須刀等物品
女性月經期要注意衛生
5.注意外傷防護:
工作中如有外傷
體育運動外傷等引起的流血
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
在救護傷病員時
避免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
圖片來源于網絡
6.
如何開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
“艾滋病防治中,宣傳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社會疫苗。”在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長期從事疾控事業的全國政協常委、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希望通過宣傳教育促進青少年主動學習艾滋病防治知識,樹立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從而筑起防治艾滋病的堅固防線。
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辦公室主任張銀俊分析稱,青少年在十二三歲即進入青春期,性成熟的生理沖動與對性本身的無知等,為艾滋病病毒傳播提供了便利。
“現代家庭基本回避對孩子的性教育,學校對學生開展生理衛生教育,基本也回避性教育,涉及性的問題基本是點到為止,這就導致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缺課,即性教育的缺課。”張銀俊說。
“艾滋病通過性傳播的特殊性,決定了預防必須通過性教育與人文教育來阻斷。”在張銀俊看來,我國局部地區和高危人群艾滋病疫情仍很嚴峻,艾滋病進校園、艾滋病感染人群低齡化,成為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巨大威脅。保護青少年免受艾滋病侵害,保障婦女兒童健康權益,在未來不到10年內終結艾滋病流行,這無疑是一場硬仗。“通過在學校開展性教育與人文教育,在上游擰緊艾滋病傳播的水龍頭,讓青少年遠離艾滋病感染源,才能有效阻斷艾滋病傳播,終結艾滋病。”
“性教育是貫穿孩子一生的教育。”92歲高齡的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青愛工程領導小組組長顧明遠也認為,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行為習慣。“如果對青少年沒有正確的引導,很可能會扭曲他們對生活、生命的態度,甚至可能導致自殺、墮胎、感染艾滋病等不良后果。”
“學校作為兒童與青少年學習和個人發展的重要場所,在性教育開展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作為我國在校開展性教育的先行者之一,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張玫玫表示,合格的性教育教師是性教育到位與否的關鍵之一。
“在性教育過程當中,不要以遮蔽的方式來對待,應該以科學的態度講清楚、講明白。”民進中央婦女兒童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佟新則認為,開展青少年性教育不僅要有專門的性教育教師,也要改變相關的教學方法,并在教育過程中重視青少年主體意識。“青少年非常渴望參與相關問題的討論,而不是簡單地教與學。”
“教育系統要用好教育這項疫苗,引導青年學生遠離艾滋病。”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劉培俊表示,將通過校內校外、網上網下、課內課外,以形式多樣的方式加強健康教育,把艾滋病防治落實落細,重點提升青年學生的健康素養,確保孩子們對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知識、意識、責任、技能,人人知、人人會。
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宣布啟動了“終結艾滋病性教育與人文教育普及活動”。中央電視總臺主持人、青愛工程形象代言人康輝代表青愛工程宣讀了《終結艾滋病性教育與人文教育普及活動宣言》。該活動計劃利用五年時間,在全國范圍普及宣傳性教育與人文教育,讓人人知曉艾滋病的危害,讓人人遠離艾滋病感染源。
教育,是最好的“疫苗”
多一份對艾滋病的認識
就會給艾滋病患者帶來多一份的溫暖
讓我們行動起來
增加防艾知識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率先終結青少年艾滋病
向“零”艾滋邁進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