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經過一番辛苦的磨練才能成就。為了更好地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青年教師駕馭課堂的教學能力,12月30日,鼓樓生態園小學數學團隊舉行了校級公開課研討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徐州市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李賀老師、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張亞松主任蒞臨指導,高乃國校長和全體數學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觀課環節,杜怡玟老師執教了四年級上冊《可能性》一課。課堂伊始,杜老師用摸球游戲引導學生明確:“一定”“不可能”稱為確定事件。隨后,通過改變游戲規則,引出“可能”稱為不確定事件。這一環節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本節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可能性”的學習,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事件發生的隨機性,在活動中逐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特點。杜老師組織學生親自摸球,匯總數據后觀察、分析全班摸球的具體情況,通過橫向與縱向的比較,積累對隨機現象的直觀感受。
在摸牌活動中,學生通過40次摸牌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有關。促使學生完善自己的思維直覺,在加深對大數據的領悟的同時,掌握對數據的一般分析方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最后,杜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生活中的可能性,這些簡單的隨機事件,都是學生熟悉的場景。聯系生活,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生活現象,體驗“可能性”的價值,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評課議課環節,首先由杜怡玟老師自評:改動教材是否合理,數據匯總是否全班參與,聯系生活是否局限,實踐出真知,實踐也出困惑,她的講述讓大家看到了一位青年教師不斷思考、孜孜以求的攀登姿態。
四年級組老師點評:
張婷老師梳理了教材,為了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一方面降低了教學要求,不再要求用分數描述隨機現象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另一方面把實驗教材中有關可能性的教學內容整合成一個單元,以突出教學重點。
楊瑩老師認為,聽了杜老師的這節課,感受最深的有四點:一是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經歷可能性形成的探究過程。二是密切聯系生活,突出學以致用,三是關注情感評價與評價激勵。四是多媒體的應用活躍課堂氣氛。
陳景彩老師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是教與學的意義在哪里?二是學生的起點在哪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實驗的數據進行收集、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簡單隨機現象的教學,逐步建構學生統計與概率知識體系的整體結構。
王曼麗老師從“做數學”的角度結合本課談了談自己的想法,一是問題導學是“做數學”的核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課堂的起始環節。二是猜想假設是“做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問題導學與操作體悟的橋梁。三是操作體悟是“做數學”的中心環節,是猜想的深化與驗證。四是合作分享使學生思想與智慧的碰撞與交流。五是遷移拓展是為了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專家點評環節,李賀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了深度分析。她首先肯定了杜老師的教學風格,認為杜老師具有親和力,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她對《可能性》的教學進行了高位的引領,從不同的維度分析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她指出課堂上的語言表達科學規范,注意把學生的游戲化的熱情和思維訓練區分開來,注重數學化的表達。
張亞松主任指出,本節課培養學生數據分析的能力是關鍵。通過“明盒”“暗盒”進一步感受隨機事件的可能性。本節課可以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四個步驟讓學生親歷數據的形成過程。李老師和張主任的高位引領,使在場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受益匪淺。
最后,高乃國校長對活動進行總結。高校長以動與不動教材、實踐與灌輸、預設與生成、知識與思維、熱鬧與平實、老師與學生、結束和開始幾個對應的關鍵詞分享了他的聽課體悟,并提出了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本次教研活動,展現了鼓樓生態園小學數學教師隊伍積極探索的精神,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有利于促進學校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切實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