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青少年抑郁、焦慮時有發生,
且有低齡化趨勢,
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兩會剛剛開幕,
已有不少代表委員針對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提出建議。
建立統一的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但心理危機一般是有跡可循的。”全國政協委員、東南大學教授吳智深建議,形成全國統一的中小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遵循人性化、預防性、教育性、參與性、實效性五個基本原則。
吳智深認為,預防、預警和干預三個流程缺一不可。
在預防上,要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在預警上,學校需要設立“心理預警監測中心”,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在干預上,需要掌握學生的危機情境及其反應,制訂符合學生身心狀況專業化的具有高實操性的干預方案,并由具有專業心理咨詢資格的心理輔導教師根據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應對。
建議編寫統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材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總校校長崔建梅建議,國家層面應盡快組織編寫統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她認為這套教材應統一序列,從小學中高年級起步,直至高中畢業。內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健康專題教育、心理輔導等內容,以便一線的心理健康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有依據、有憑借、可操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實處。
崔建梅還呼吁設立固定的專項經費保障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成長,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和研討活動,切實保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收到實效。
建議加強學生抑郁癥篩查隱私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建議,抑郁癥篩查體檢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隱私保密,可考慮以學年為單位,未成年學生及家長可自主選擇篩查時間和醫院,醫院對結果異常者進行“點對點”告知,學校獲知篩查結果應嚴格限定人員知曉范圍。
教育部門應出臺抑郁癥篩查學生體檢明細規程,制定學生心理健康隱私保護辦法及隱私泄露追責機制。
學生抑郁癥篩查應采用多次篩查,不搞“一檢定性”,提高篩查的準確性。
建議加強中小學心理教育師資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關南街小學副校長柴會恩建議,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支持與鼓勵的相關政策措施。
在工作條件、崗位編制、職稱待遇、經費設置、科研進修等方面對心理教育教師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與鼓勵措施,使得優秀人才或在職教師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鼓勵開設有心理學學科專業的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課程教學,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給。
建議將抑郁癥自閉癥治療納入醫保
全國人大代表邱光和表示,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還沒有專門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專科,加上社會嚴重缺乏專業心理人才,市場咨詢、治療費用過高,導致很多家長直接放棄治療。
邱光和建議,二級以上醫院應盡可能開設青少年心理健康專科,力爭各省每10萬人平均有2-3名專門服務未成年人的精神科醫生,并把抑郁癥、自閉癥等心理治療費用納入醫保。通過持續加大精神衛生的公共醫療供給,打破市場供需矛盾,降低醫療價格,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他同時建議對全國中小學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并加以考核。增強教師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提高教師的心理治療能力。
青少年健康成長需適當“留白”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胡衛建議,為了給予青少年教育所必需的平衡健康成長空間,保護青少年感官良性發育發展,應該重視“留白”。
他進一步解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能被家庭或學校等外部體系過滿地安排,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安排,獨立從容地感知和思考人生及世界,甚至包括“發呆”和“無所事事”。
不僅藝術需要“留白”,青少年個體生命成長,尤其是身心的平衡健康,更需要“留白”。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北京回龍觀醫院原主治醫師于宏華從2007年就致力于臨床心理治療,她明顯察覺到“病房中抑郁的孩子越來越多”“這幾乎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一種精神疾病,嚴重的會自殘,甚至自殺。”
于宏華醫生從事青少年心理治療超過15年,累計心理咨詢時長超過6000小時。前不久,她做客“中國教育報好老師”直播間,幫家長們分析青少年抑郁癥的癥狀、病因,以及治療方案。
在直播的最后,于醫生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一起來看看!
如何確定孩子抑郁?
于宏華:如果父母覺得孩子有些反常,可以和孩子談談,問問孩子最近心情怎么樣?在學校和同學相處有沒有什么問題?學習上有沒有困難?老師怎么樣?
孩子其實對自己是比較了解的,當他真正抑郁的時候,他會向父母求助。比如,孩子會表達“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我要回家”“我不能繼續上學了”等等。
當然,我們不希望發展到這樣嚴重的地步時才知道孩子抑郁了,我們希望在孩子出現一點情緒不好的苗頭時,家長能夠及時幫他解決,把苗頭撲滅,這樣就不會日積月累發展到抑郁的程度。
所以,家長一定要好好地傾聽孩子說的話,要有耐心地認真對待孩子表達的訴求。當孩子在求助時,要讓孩子得到理解。
外向的孩子是否有抑郁的情況?
于宏華:有的孩子看起來很外向,但實際上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他可能會為了滿足父母或者老師的期望,過于犧牲自己,去做很多內心并不愿意做的事情。
當這樣的負面情緒日積月累,孩子也會覺得特別累,也有可能會抑郁。
但假如這個孩子真的外向,喜歡笑,喜歡和人交往,他能感受到快樂,那應該就不會抑郁。
孩子沉迷游戲影響心理健康怎么辦?
于宏華:孩子沉迷游戲,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者有些困難無法解決。
如果想讓孩子從游戲中走出來,還是應該多和孩子談話,了解他到底怎么了,只有知道他發生什么事情,才知道怎么去引導。
另外,如果想讓孩子遠離手機游戲,最好父母也能夠遠離手機。比如,父母經常讀書,經常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發現除了手機或者游戲之外的其他樂趣,那他就愿意放下手機了。
如果任由負面情緒慢慢累積
很可能會成為壓垮
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甚至引發焦慮癥、抑郁癥
家長請收好
這份調節負面情緒的精神良方
一起趕走負能量
↓ ↓ ↓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
心懷陽光
奔赴向前
關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們一起努力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