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為進一步提高學校語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給教師們一個互相交流、探討、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柳新實驗小學語文教研組活動于3月15日下午如期開展。全體語文教師以飽滿的學習熱情聆聽、評議了由劉晴老師執教《兩小兒辯日》。
劉老師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法,讀有目標、讀有任務、讀有層次。由讀詞擴展到讀句,由讀出節奏到讀出創意。并且在讀文的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讀出輕重變化來突出重點,也因此突破文中的難點。通過辨析“辯斗”,小組合作表現兩小兒辯日的生動形象和情景,引領學生深入感受“辯”之含義。學生在辯斗中從不脫離文本,到用自己的話重現辯斗情景,這反射出教師對誦讀進程的把握和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理解提升:每次朗讀辯斗,都采用回環復沓、緊鑼密鼓的語勢節奏,以彰顯那種你爭我斗、互不相讓的現場感、情味感。
觀察整節課,我們發現,劉晴老師對于課堂的動靜、錯落、疏密、起伏的把握藝術非常和諧,甚至對于課堂活動的時間分配,也是天然協調——-在辯斗之時,師生的語速加快,情緒愈來愈投入,課堂語勢層層推進,而此時教師卻能自始至終地保持著冷靜。從范圍看,有指名朗讀,有小組朗讀,有班級朗讀;從數量看,有個別朗讀,有整體朗讀;從效果目的看,有檢查性的朗讀,有理解性的朗讀,有鞏固性的朗讀等等形式不一,要求不一,但目的一個,即通過朗讀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增強對文本意義的領悟。誦讀之后,盡管是同樣的內容但由于換了一種形式來誦讀,學生的興趣又高漲起來,于是,課堂內爭辯聲此起彼伏,學生們辯得不亦樂乎,有些學生甚至相互爭得面紅耳赤。在這次爭辯中,劉晴老師只是搭建了一個平臺,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再反復地有感情地誦讀這部分內容,使得學生對兩個兒童爭論的部分印象深刻。繼而,劉晴老師又讓學生推薦班上辯論好的同學起來和老師爭論,而這次的師生爭論也正是老師精心設計的理解古文內容的方法。
總之,“書讀千遍,其義自見”語文是讀出來的,讓朗讀成為師生與文字背后的作者實現真正的對話,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接下來的評課環節,陳茹老師針對小古文的日常學習進行針對性探討,文言文教學是一項薄弱環節,教師應當將把握文本當做重點,抓起自身的文學常識,多聽、多看、多思考。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陳瑩瑩老師總結了小古文教學的流程。
楊淑娟主任評價本次課堂的閱讀有目標、有層次、有創意,朗讀訓練到位。同時指出了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把“辯斗”中的“斗”引導為有理有據的“辯”,彰顯語文的實用性和工具性,同時顯示文言文教學的韻味。
最后李梅主任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教學進行總結,對劉晴老師給予了肯定,同時對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對全體語文教師提出改進建議,并為下一步小學小古文教學提出了真實有效的措施。
總之,在小學階段小古文的教學是個難點,需要我們靈活地運用多種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由傳統的教師講解授課方式改變為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方法自主理解感悟,讓學生在對比中學習、延伸中學習,更好地幫助他們提高小古文閱讀能力,愛上小古文,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夯實基礎,讓學生終生受益。
供稿人: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