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認真的閱讀了《學前兒童行為觀察》第二章學前兒童行為觀察概述的內容,本章節主要是對學前兒童行為觀察概述和兒童發展理論。
通過閱讀我們知道觀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前兒童發展水平,可以使教師更好地開展保育與教育活動,還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觀察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觀察,而是更有助于教師理解兒童,為兒童的發展提供因材施教的方案,針對書中提出的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受疫情的影響,本次閱讀分享活動我們調整為線上活動,活動開始,教師們在群內打卡簽到。
在這一章閱讀中,我們匯總了書中的四個問題,并和老師們一起討論分享。活動中各位教師通過自己對閱讀的理解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問題一:學前兒童行為觀察有哪些價值和功能?請舉例說明。
問題二:兒童發展理論在學前兒童行為觀察中有哪些價值?你是如何理解的?
問題三:根據班杜拉、皮亞杰、維果茨基的發展理論,請分別說一說如何運用這些發展理論分析幼兒的行為表現?
問題四:請閱讀以下內容,試分析李老師的行為:月月,今年5歲。李老師不喜歡月月整天纏著他,因為月月有時會在大家面前摳鼻孔。并且他一次又一次哭哭啼啼叫著“老師,老師!”一天,李老師帶來了幾個篩子(網眼大小不一)和沙,讓大家玩。李老師一個教研組的王老師記錄了月月這一組孩子的活動情況,其中包括月月的話“哈哈,當洞洞大一些的時候,沙流得快。”事后,在教研組討論的時候,李老師談論了自己對月月這一小組活動的看法,但她卻忽略了月月的這句話,而重點談論了另外幾個幼兒的發現。
通過這一次的閱讀分享活動,老師們都受益匪淺,我們解決了文章中的四個問題,老師們也用生活中的實例舉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為我們將來的日常觀察有很大的幫助。愿我們徜徉于書的海洋中,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做一個幸福的書香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