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至今,很多孩子配合著乖乖在家生活和休息,孩子的心理可能會發生變化:為什么還不能出門去玩?到底什么時候能打敗病毒?
孩子的焦慮可以理解,作為家長,面對孩子最近的反復詢問“媽媽,我什么時候能上學?什么時候能出去玩?”該怎么應對?如何跟孩子一起面對持續在家帶來的各種心理變化?
一、大人穩定情緒是前提
我們經常說,“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此時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禮物。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父母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二、維持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適當的休息,盡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合理安排飲食,多喝水,保證新鮮水果蔬菜攝入,將肉蛋魚奶等動物性食物加熱熟透,保持適度、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活動。
三、減少信息過量帶來的心理負擔
不同于當年的非典,現在大家可以從不同的渠道和途徑了解信息。打開手機,各種信息不停轟炸,消息層出不窮,大量信息涌入反而讓民眾無所適從,失去判斷,徒然增加自己的恐慌焦慮情緒,影響自身心情。在這種時候,要盡量控制自己接收信息的范圍,從官方發布的信息渠道了解信息,不道聽途說,不信謠言,更不傳謠。
四、充實生活,轉移注意力,適當運動
在不外出的情況下,可以適度選擇家中的娛樂活動。比如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不費腦的小游戲,帶孩子一起做做親子手工藝術等。總之,找出可以轉移注意力或者讓自己愉悅的事來做。
五、正視并接納自己的焦慮恐懼情緒
要正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面對未知的病毒,常人很難做到淡定。由于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是全新的病毒,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會讓很多人感到病毒“無處不在”,難以預防。所以,當處在大事件中的一份子,大家都會自然地出現一些情緒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
因此,讓我們攜起手來,既要重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峻性,在行為上嚴肅對待,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也要主動調適自己的心態,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用陽光心態來為自己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