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張少可老師給大家推薦了《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書。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愛自然的青年維特獨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盡情地沉醉于這夢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這種愜意的日子沒過多久,維特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綠蒂,并深深地愛上了她。可誰也沒想到綠蒂竟然已經訂婚了,她的忠誠使她無法將自己的感情獻給維特。這無疑是給熱戀中的維特一個沉重的打擊,一系列的煩惱也隨之而來,他只好告別綠蒂,不舍地離開了。
我同情維特,但并不贊揚維特,維特愛上已經訂婚的綠蒂,他痛不欲生,原來一切讓他熱愛激動,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賜給他激情和快樂,當他下決心離開綠蒂后,他到社會上供職,聰明才智卻得不到施展,社會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個個精神貧乏,空虛無聊,虛偽奸詐,爾虞我詐,一心追逐地位,維特很傷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綠蒂身邊,當受到綠蒂的拒絕后,他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維特的煩惱不只是維特自己的煩惱,也不只是如評論家所說是十八世紀德國的現狀,維特的煩惱是人性的體現,人不論貧富,不論地位的高低,不論哪個時代,人的煩惱都是一樣的,放眼看去,社會上齷齪重生,道德淪喪,人之惡又何時隨著社會的推進,年輪的增長而改進,每一個年青人,純潔善良的心在成長過程中必遭傷害,有的人受到傷害后流于庸俗,有的人寧折不彎,有的人避世獨立等等,回顧一下自己的青年時代,自己都會啞然失笑,年青時的自己是多么稚嫩,對事情是多么較真,對的絕不允許說錯,眼里揉不下沙子,因為這受過多少委屈,吃過多少苦頭,留下過多少眼淚?現在我崇尚陶淵明,我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對于一些丑惡厭煩的事,我就拋開去,不給他們發揮的市場,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蘊,處處有我寄托情思之處,何必糾纏于丑惡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維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樣把煩惱傾瀉于寫作,歌德就是重生后的維特了!
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識相當強烈。青春和美都是他熱切向往的東西。他為自由而生,為自由而死,他寧死也不愿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然而這種價值目標如何實現呢?當然不可能通過改造社會的實踐,我們的主人公還沒有這樣的思想覺悟,他們,在命運的掌心里只能是一枚渺小而安靜的棋子。因此他們只能選擇愛愛它個地老天荒、至死不悔,這樣或許能抒發心中的苦悶?在這個意義上說這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