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和雅閱讀團隊“教師閱讀之星”已經產生,她就是認真的李文娜老師。
讀書名言: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讀《教育可以更美好》有感
根據學校團隊讀書相關要求,我走進學校圖書室,茫無自的地在書架上尋找新教育專著,其中《教育可以更美好》這部書因名字看起來很有詩意,便不假思索地拿上了。利用休息之余斷斷續續翻閱了它,并結合自身從教的點點滴滴,細細思量,書中的內容與書名簡直是如出一轍、完全是名副其實啊。
一、常態化的學習可以讓教育更美好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向著更美好的教育前行,最大的支撐來自教師。教師作為社會人的本質是知識人,知識是教師的從業資本。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為知識的需求者提供學習指導,以自己的知識才智作基礎進行創造性的知識傳授工作。而要使人們的知識不斷豐富、不斷更新,教師單靠職前教育階段所學的東西是根本無法勝任工作的,因為教師同樣不能避免知識老化、觀念陳舊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學習來持續不斷地更新和充實目已。當前,向看更美好的教育前行,就是要讓每個孩子更健康、更幸福的成長。作為老師,如何盡快熟悉80后、90后家長的教育方式,如何破解獨生子女向二胎轉變之后的大背景下的學生的教育問題,如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探索教學提質增效的路子,如何妥當解決紛繁的事務,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自己的課堂助力…都需要智慧,都需要通過學習獲得。
很多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每天重復著機械化的教育生活。剛開始,作為新教師可能還會向別人學習,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不斷學習的興趣,憑著自己的老觀念,老思想,老方法教育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時間久了,就可能把原來所學的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教哪個年級的只有哪個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了,只注重教學生知識,而忽略了學生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因此,不論是教師的師德修養、還是專業知識乃至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都需要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讓學習成為一種常態,讓學習為教師成長蓄力,讓“源頭活水”成為個人發展和推動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讓教育因學習而更美好。
二、習慣性的反思可以讓教育更美好
縱觀《教育可以更美好》這本書所收集的七十多篇文章,大部分的素材都來自教學一線,來自教育前沿,或者說他們就是我們日常教育教學中的點滴。但在湯勇老師的心目中,它們卻成了一觸即發的“火點”,變為活脫脫的教育實踐案例。因此,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也可以讓教育更美好。
一位教師專業意識和專業能力的成熟過程,就是一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改進的過程。教師只有在教育實踐中不斷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才能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才能做到行穩致遠。如果教師單純只有教學經驗的積累,沒有反思意識,教師就不會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只是在原來基礎上重復自己的勞動。久而久之,學生、家長可能就越來越不喜歡這位老師,這位老師甚至會失去學生、家長的信任,偏離教育的本真,甚至走向對立面。
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在反思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著本質的變化,由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習型、發展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在自己身上實現了教學與研究、教育與學習的一體化,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地統一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人曾說: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至少應該具備四個“不停”: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如果把學習和思考比作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兩條腿的話,閱讀和寫作就是兩只翅膀,他會讓你走得更穩、跑得更快甚至會“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