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父母可以通過良好的親子溝通,化解孩子內心的煩惱,幫助其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好的親子溝通,也是父母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是促進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良好的關系
是有效親子溝通的重要前提
親子溝通也是溝通的一部分,泛指父母與子女在共同生活中交流各種觀念、思想、行為及情感等內容的過程。
有效的溝通需要具備幾個條件:其一,溝通過程必須是交互式的,要能得到對方的回應。其二,溝通的對象能夠完整接收到類似語言和文字等信息,或者非語言形式的姿勢、眼神等。其三,有效溝通的目的在于信息傳達與情感共鳴,也可以說是精神上達成某種共識。
積極有效的親子溝通往往需要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良好關系作為前提。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應是單向的命令或說教,而是在家庭的大環境下給孩子潛移默化的教化和影響。父母要對孩子產生真正的影響力,前提是需要良好的親子關系作為緩沖劑。有了好的關系,父母與子女的情感紐帶才會更緊密,父母表達和傳遞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
在解決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時,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問題并不可怕,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能有效溝通、換位思考,雙方就能在積極溝通中化解矛盾增進了解,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親子關系緊張,溝通不暢,家庭教育中的小問題則可能升級為大問題。
消除親子溝通障礙
需要父母的重視與反思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為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而苦惱,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父母說話。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父母需要先重視與孩子的溝通,才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并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一般來說親子溝通出現障礙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沒有意識到溝通的價值。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親子交流在家庭教育中的價值。有的父母以為親子交流就是和孩子多說說話,或者一和孩子說話就是談學習,使親子交流變成了說教、嘮叨、督促學習和批評指正。除了學習,父母還應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社交情況及情緒變化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沒有時間與孩子交流。《上海居民家庭教育投資行為與教育支付能力實證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1.8%的家長沒時間與孩子交流談心,46.3%的家長沒時間與孩子一起鍛煉,30.6%的家長沒時間給孩子輔導功課。可見,不少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交流。這也是導致親子溝通不良的主要障礙之一。
缺乏溝通技巧與方法。有些父母雖然有時間,但是卻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他們與孩子的交流方式就是直接命令或說教,不會鼓勵,也不會聽孩子的意見,根本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和需要。還有的父母把親子溝通變成了上下級匯報工作,甚至變成了批判大會。
溝通能力和家庭結構的差異。發達地區父母往往受教育水平較高,認知能力和與孩子的溝通能力較強;偏遠地區的父母很多因生計而去外地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也缺乏一定的溝通能力,孩子往往與祖輩溝通更多,但與祖輩之間很難產生情感共鳴。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易出現社會適應能力差的現象。
有效的溝通策略
幫助收獲良好親子關系
認識到親子溝通會遇到的障礙后,父母如何更好地改進呢?其實只要父母及時轉變觀念,積極提升教育素養,努力學習溝通方法,一定會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有效策略。
學會欣賞孩子。不少人都聽說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欣賞”溝通法,他即使面對犯錯的學生,也不會一味地批評,而是努力找到對方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激發出學生內心向善向上的力量,從而讓學生自覺地認識和改正錯誤。
每個人內心都是渴望被人欣賞的,教育也不一定非要用批評的方式。以欣賞的眼光和態度對待他人,就會在彼此的關系中種下美好和信任的種子。當孩子從內心感受到被人欣賞時,他才會打開自己的心門,順暢的溝通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學會傾聽和接納。這一點在孩子遇到困難或煩惱找父母傾訴時特別重要。父母在第一時間的耐心傾聽,代表了對孩子情緒的接納,也更容易和孩子之間進行深入的溝通。
比如一位媽媽在接孩子放學路上,孩子抱怨說,班里有一部分同學要在藝術節上臺表演,她卻只能做觀眾。媽媽隨口說道:“能上臺的同學一定還是少數,大部分同學不都是觀眾嗎?”結果孩子大聲哭了起來,無論媽媽怎么安慰都沒用。其實孩子是想通過表演被他人看到并認可。媽媽的不理解,讓她更傷心了。此時媽媽如果能耐心傾聽并接納孩子的感受,再進行適當的開導,也許孩子的心結很快就能打開。
與孩子之間溝通出現問題時,父母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客觀地看待事情,并換位思考,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才能達到好的溝通效果。
學會轉彎示弱。不少父母之所以沒法和孩子之間進行順暢的溝通,甚至一和孩子交流就爆發沖突,是因為總是放不下家長的架子,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盛氣凌人、高高在上。其實如果父母能俯下身來,在適當的時機向孩子示弱一下,也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以孩子玩手機游戲為例,這是在很多家庭引發親子沖突的重要導火索。有的父母容易陷入到固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中,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怒不可遏,要么用指責的方式對待孩子,要么就直接沒收孩子的手機,這種完全沒有尊重和商量的方式,自然會遭到孩子的反抗,尤其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本身就比較波動,此時更容易導致與父母的沖突。
在情緒控制力方面,我們不能對孩子有過高要求,當雙方情緒都比較激烈的時候,父母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一方面不會讓局面向失控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用行動在給孩子做出情緒控制的榜樣。
另外還有一點在親子溝通中也很重要,就是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犯錯時,比如在情緒激動時說了傷害孩子的話,完全可以放下身段向孩子誠懇地道歉,這種及時轉彎的態度不但不會破壞家長的權威,還會樹立在孩子心目中值得信任的形象,甚至成為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一個突破口。
總而言之,對于父母來說,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溝通中學會表達對孩子的愛,也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接納、尊重與理解。這才是以不變應萬變、能真正走進孩子內心的親子溝通之道。
編輯:闕思遙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