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9月秋季新學期開始,
一些教育新政將陸續落地施行,
關乎每個家庭和每位學生。
有哪些教育政策將正式實施?
一起來看——
01勞動課將正式升級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什么是“勞動課程”?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用于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同時,這門課程注重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
既要關注勞動知識技能,更要關注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既要關注勞動成果,更要關注勞動過程表現。
重視平時表現評價與學段綜合評價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
以教師評價為主,鼓勵學生、其他學科教師、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
勞動課程有哪些內容?
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
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
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
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兩個任務群。
課程是否與中高考掛鉤
據專家介紹,目前的課程標準和政策要求并沒有將勞動教育納入中考。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勞動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的綜合素質評價,重點是考查學生勞動實踐的過程和表現,不能簡單地像語文、數學一樣用考試來評價。”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范涌峰認為,應關注每個學生的獲得與成長,比如勞動技能的提升和勞動習慣的養成。
02一年級上學期設為入學適應期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指導意見》要求,在研究分析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成效,梳理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
重點任務及主要舉措
該意見聚焦幼兒園和小學兩個主體,強化銜接合力,提出了五條幼小銜接舉措:
一是幼兒園實施入學準備教育,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
二是小學實施入學適應性教育,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強化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
三是教研部門要建立幼小聯合教研制度,指導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加強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與研究。
四是幼兒園和小學要建立家園校共育機制,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積極配合做好銜接。
五是教育部門要整合各方資源,統籌推進銜接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持續治理。
《指導意見》附件《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以下簡稱《入學準備指導要點》)和《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分別對幼兒園的入學準備教育和小學的入學適應教育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
《入學適應指導要點》要求,小學要強化銜接意識,將入學適應教育作為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納入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教育教學方式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小學一年級上學期作為幼小銜接適應期,實施與幼兒園相銜接的入學適應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級課程內容,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強化以兒童為主體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為每個兒童搭建成長適應的階梯,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從游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的轉變。
0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
開始實施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義務教育課程修訂自2019年啟動,歷時3年,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將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答記者問時提出:
在課程方案方面
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落實中央要求,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
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范,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
在課程標準方面
一是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于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優化組織形式。涉及同一內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
三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04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不得從事經營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8月11日,財政部會同教育部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以下簡稱《制度》)。
《制度》從2022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各地、各學校可利用中小學校暑假,開展人員培訓、制定實施細則、修訂配套制度等工作。財政部將會同教育部密切關注《制度》實施情況,持續跟蹤問效,指導中小學校切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確保《制度》貫徹落實。
與原《制度》相比,新《制度》針對地方落實“雙減”、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等重大政策時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統籌兼顧學校財務管理薄弱環節,著重從六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一是調整了《制度》的適用范圍,不再要求接受國家經常性資助的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校執行本制度。
二是明確黨組織領導中小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
三是強化學校財務隊伍建設,新增學校財務主管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職責權限以及任職條件等規定。
四是對學校采取自主經營食堂、委托方式經營食堂、配餐或托餐等不同方式為學生供餐的實際情況,分類提出財務管理要求。
五是明確課后服務等服務性收費的管理要求,增加中小學校不得擅自擴大收費范圍、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的禁止性規定,加強對地方落實“雙減”政策財務行為的指導。
六是根據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對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報告制度等內容作相應調整和細化。
此外,中小學校食堂應當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原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05北京所有區將開展教師輪崗
7月20日,北京市政協舉行“進一步推動‘雙減’政策落地,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市政協主席年度提案辦理協商會。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秋季開學后,全市所有區都將開展教師交流輪崗。
今年年初,北京市教委召開全市教師工作會。本市在東城區、密云區先行試點、深化干部教師交流輪崗的基礎上,啟動新一輪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大興區、延慶區、門頭溝區6個區交流輪崗試點。
據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干部教師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為單位,比如以學期、學年為周期,最好以孩子的一個成長周期為單位,比如按照低年級、高年級學段等。
具體舉措
首先,交流輪崗的對象是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干部)教師。具體來說:
一是校長層面,交流輪崗的對象為公辦學校正、副校長。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6年的正、副校長原則上應進行交流輪崗。
二是教師層面,交流輪崗的對象為公辦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師,原則上均應進行交流輪崗。
其次,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區域內校長交流輪換、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三個維度。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一是城區完善學區(教育集團)改革,著力推進跨學區(教育集團)交流輪崗。
優化學區(教育集團等)結構,努力實現學區(教育集團等)區域內全覆蓋(過去的以單一學校、班級為孩子提供服務的供給方式,調整為學區集團的供給,讓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多的資源,見到更多的老師,這實際上是供給主體的變化)。從縮小區域內校際差距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推進學區(教育集團等)內校際間師資均衡配置基礎上,重點推進全區范圍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
二是遠郊區全面推進交流輪崗。
在全區范圍內,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除此之外,在校際、集團之間,甚至區域之間,通過雙師課堂等方式將優秀的老師、學科課程和作業布置向薄弱學校和地區輸出,促進教育優質均衡。
李奕說,切實保障參加交流輪崗校長教師的工資待遇,在績效工資分配中予以適當傾斜。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