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在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的日子里,小海燕在我國的大江南北,黃河兩岸,舉辦了“尋找抗日足跡夏令營,歷時20天,途經6省市,行程9000里。南線大江南北尋找新四軍:參觀沙家浜、雨花臺、30萬大屠殺紀念館;北線黃河兩岸尋找八路軍:盧溝橋、狼牙山、地道戰、白洋淀等抗戰紀念地20余處。尋訪革命現代戲《沙家浜》郭建光的原型人物夏光、阿慶嫂的原型人物陳二妹,電影《鐵道游擊隊》劉洪的原型人物劉金山、《小兵張嘎》嘎子的原型人物趙波、電影《地道戰》婦女隊長的原型人物張景芝、白洋淀雁翎隊副隊長孫革、三十八軍副軍長丁紀元、電影《平原游擊隊》李向陽的扮演者郭振清等抗戰英雄人物30多人次。活動中拍攝照片2000余張,錄音錄像20多盤,撰寫采訪各類稿件800余篇。被團中央授予“中國小記者優秀采訪團”,應邀赴北京在軍事博物館向老將軍匯報,在人民大會堂向國家領導人匯報。
在慶祝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那些日子里,筆者多次帶領小海燕記者團的小記者到北京七七事變盧溝橋參觀采訪游覽。這里不僅是著名的旅游景點,也是著名的抗戰紀念地,還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更是抗戰紅色經典。盧溝橋是一座歷史的橋,一座藝術的橋,一座英雄的橋。也是象征中華民族精神的雄偉之橋。
盧溝橋位于北京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有橋墩10座,共11個橋孔,全以白石建造。橋身、拱、橋墩以腰鐵牢固,橋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尖端加裝三角鐵柱,以抗御洪水和春冰。東西兩端拱券各11.5米,中間拱券13. 42米。中心主橋孔跨度21.6米,余孔漸收,近岸孔跨度約16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盧溝橋橋面是用天然花崗巖巨大條石鋪設的。略呈弧形,兩端較低,中間隆起。橋墩、拱券以及望柱、欄板、抱鼓石、華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巖及大理石砌筑,盧溝橋橋墩南面順水,砌作流線型,形似船尾,以分散水流,減輕洪流對券洞的壓力。橋面的大理石護欄,是由281根望柱和279塊欄板交替組成的。南側望柱141根,欄板140塊;北側望柱140根,欄板139塊。盧溝橋望柱和欄板石迎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圖案,望柱頂端各雕有一頭大石獅,在其頭上、足下或胸前背后又雕有一些小石獅。橋兩端作為抱鼓石用的,東端是兩頭大石獅,西端是兩頭大石象,身軀碩大,憨態可掬。在頂欄石獅、石象之外,各豎華表一個,高4.65米,下設八角須彌座,上穿云板石,蓮座圓盤之上雕有一頭石獅,迎向橋外、神態自若,有如迎送行人。這些石獅子千姿百態,有的石獅子仰望美麗天空。有的石獅子自豪地抬頭挺胸,有的石獅子嚴肅有的則面帶微笑,有的石獅子母子相擁,好像在嬉戲,有的石獅子面對著面好像在親切交談,還有的石獅子在細細地打量著游人,好像在述說一段歷史,民間流傳有盧溝橋的獅子說不清一說。
盧溝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黃帝親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 古時,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明月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所以“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1698年重修時,康熙黃帝下令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的事。新中國成立之后,對盧溝橋的石獅子進行了多次大修或翻修。但是在修繕時沒有按照原來的數據去翻刻。石料選擇的標準也不同,有好有壞,參差不齊。總體來說,盧溝橋上的501個石獅子歷經金、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各個時期的修補,融匯了各個時期的藝術特征,成為一座自金代以來歷朝石雕藝術的博物館。
盧溝橋是北京最古老,最雄偉,最漂亮的一座古橋,但是日本侵略者卻在這里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西邊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城,也就是如今盧溝橋鎮進行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 。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廣大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軍民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浴血奮戰,北方數萬名紅軍將士改編為八路軍,南方說萬名游擊隊員改編成新四軍,八路軍戰士懷著滿腔的熱血和斗志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八路軍進入山西一個月不到,即取得盧溝橋事變以來對日作戰的首個大捷,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經一場惡戰殲敵1000余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次勝利,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此后8年間,夜襲陽明堡、黃土嶺戰斗、百團大戰……廣大軍民發明了各種戰法,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雁翎隊、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粉碎了日本滅亡中國的侵略圖謀。幾十年過去了宛平城墻,彈痕猶在,依然有血的痕跡,訴說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盧溝橋上,望柱挺立,高擎起偉大抗戰精神的不熄火炬。盧溝橋的夏風似乎在告訴我們,血祭盧溝的人難忘國恥,面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今天重溫歷史,既是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的勝利,同時也是為了珍惜和平,為了開創未來,以史為鑒,才知和平的珍貴。
小記者站在盧溝橋上留影拍照,對各種不同形態的石獅子深深凝視,站在橋頭感慨萬千,歷經炮火的盧溝橋呀,陷入孩子們無限深深的沉思。打開小記者們的采訪本,孩子們錚錚鐵骨讓人振奮。小記者鐘欣在她的采訪本里寫道,盧溝橋承載著中華民族一段悲壯的歷史,1937年7月7日夜,在盧溝橋畔靜謐的夜色中,劃過一聲尖銳的槍鳴。侵華日軍以一名士 兵“失蹤”為由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悍然發動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中國軍隊打響了反侵略的第一槍。日本帝國主義肆意踐踏我國的領土,蹂躪我國百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頑強地抗擊侵略者,無數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盡早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的國土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的代價。他們為了讓國家不受奴役、讓子孫后代不受欺辱,為了保全國家的領土和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浴血奮戰,譜寫出了一首首抗日戰爭的史詩。凝聚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讓我們偉大的抗戰精神薪火相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熟悉抗戰精神,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要始終秉承自強、自立、獨立自主的民族精神,為了中國的不斷發展、不斷進步而努力拼搏奮斗,讓偉大國家振興富強,讓那些好戰者有來無回。
小記者董歐在他的采訪本里寫道,盧溝橋畔的槍聲猶在耳畔回響,那場慘絕人寰的侵略戰爭,是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也是追求民族獨立、彰顯英雄本色的歷史。歷史刻骨銘心,永遠不能忘記,我們要勿忘國恥、奮發圖強,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抗戰精神,奮斗嶄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砥礪前行。如今侵略者賊心不死,仍野心勃勃,蠢蠢欲動,想蠶食我們的國土,占領我們的領海資源,日本右翼分子還在拜鬼,不承認大屠殺、慰安婦……那是天方夜譚。如今的中國已不是那時的中國,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被欺凌,現在的中國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有能力戰勝外國侵略勢力,有能力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如今硝煙散盡,但這段屈辱的歷史不能忘記,烈士英靈未遠,昨日的烽火硝煙,歷歷在目,仍在耳畔回響,我們要時刻警惕,前事決不可忘,以史為鑒。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走下盧溝橋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前的盧溝橋,你是一位飽經滄桑,經歷過腥風血雨的老人,仍然安享地橫越在永定河上,這位老人仿佛在告訴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不忘國恥,也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受人欺辱,還在告訴我們要永遠銘記那些默默無聞,為抗日犧牲的烈士們。
小記者袁毅在他的采訪本里這樣寫道,漫步盧溝橋上,觀賞著橋兩側形體各異的石獅子,驚嘆于先人雕工精巧,獨具匠心,然而正是這些石獅子在那場戰火的洗禮中,目睹了忠勇無畏的先輩們,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狗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不屈的尊嚴,硝煙彌漫中,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我站在盧溝橋畔,心中就會燃起熊熊燃燒的怒火,我心潮彭拜,思緒萬千。此時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全副武裝的中國人民軍隊越橋堅毅地向我們走來,他們是那樣高大、那樣威武、那樣英姿颯爽。我像一個虔誠的信徒,拜謁神靈似的仰視他們,楊靖宇、趙一曼、張自忠、左權、王二小等抗日英雄們都來了,當年他們無怨無悔地將滾燙的熱血灑在祖國大地上,用那年輕的生命,換取和平與安寧,我似乎聽見他們在說,侵略者只能燃燒我們的棉衣、頭發、皮肉,洞穿我們的胸膛,但燃燒不毀存在于華夏子孫身上堅定不移的精神,動搖不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堅定信念。盧溝橋承載著中華民族一段悲壯的歷史,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全面侵華,中國軍隊打響了反侵略的第一槍,日本帝國主義肆意踐踏我國的領土,蹂躪我國百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但是那時的中國貧窮落后,但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頑強地抗擊侵略者,把帝國主義趕出了中國,人民取得了勝利。歷史告訴我們,人弱被人欺,國弱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向抗日英雄那樣,不怕困難,不畏強暴,團結一心勇往直前,把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用在學習上,全神貫注,要刻苦有毅力,不斷進取,不斷努力,不斷前進,長大才有能力把祖國建設地更加強大富強,讓外國侵略者到太平洋去見鬼去吧!
徐州市關工委小海燕記者團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