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莊子》,很多人認為它如同“逍遙游”一般漫無畛際、宏大遼闊,卻不大“接地氣”。其實不然,《莊子》中蘊含的政治、哲學思想,都是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關的。今日,周伶俐老師帶領大家認識真正的莊子!
先說政治思想。莊子生活的時代充滿了戰爭和爾虞我詐,對于這種無道社會,莊子是非常厭惡的。他向往一種“至德社會”,這種社會沒有等級差別,一切都是自然質樸,不僅人與人之間是平等和諧的,就連人與禽獸之間也能和平共處。然而,受到時代局限,莊子眼中的“至德社會”就是質樸寧靜的原始社會,這實際是對原始社會的美化,當然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除了政治理想外,莊子還提出具體的政治措施。一是要順應自然,無為而治,這就是要人們依照事物或事件的發展規律行事,不要以個人的主觀成見看問題。二是反對獨裁。莊子認為如果一切法度都出自君主個人意愿,那么要想把國家治理好是十分困難的。三是正己、用人。莊子提出統治者要想正人必先正己,還要選拔“能其事者”擔任各級官員,這與儒家思想有相通之處。
再說哲學思想。莊子的哲學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發展,特別體現在對“道”的認識上,因此被后人稱為“老莊哲學”。在老子的基礎上,莊子把“道”推廣到社會生活及人性人格上,主張萬物平等、物我平等,提倡摒除成見,順應自然。
此外,在老子有關無與有、小與大、短與長、柔與剛、弱與強等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基礎上,莊子突出了事物之間的共同性以及相異性的相互轉化,創建了“相對論”的認識論。這種認識論,推動了中國人認識世界的進程。
莊子還向往和追求精神的自由,對于如何邁入精神自由之路,《莊子·逍遙游》中有著形象的描述。在莊子看來,一個人只有破除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束縛,在利益面前“無己”,在事業面前“無功”,在榮譽面前“無名”,才可能實現身心的自由。這實際上就是“勿忘初心”,體現了莊子的做人處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