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愛惜糧食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更是當代人的生活態度。有一種習慣叫“節約”,有一種節約叫“光盤”,勤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讓孩子們以“光盤”為榮、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10月20日中班開展“珍惜糧食,傳承美德”的主題活動。
從古至今,中國人民腳踏黃土,辛勤耕耘,秉持“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思想,走過五千年歲月。《憫農》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講的是農民伯伯辛苦農作的場景。高老師用一段律動《憫農》讓孩子們感受農民伯伯的不易,幼兒通過觀看視頻,感知一粒粒種子漫長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的辛苦付出,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勤儉是一種美德,更是一份責任,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孩子們用光盤向大家發出倡議:光盤行動從我做起,愛惜糧食從點滴做起。在此,我們向小朋友和家長朋友們發出倡議:
一、向小朋友發出倡議
1. 不挑食、不偏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均衡飲食。
2. 爭當光盤行動小模范,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家里做到不剩飯、不浪費。
二、向家長朋友們發出倡議
1.言傳身教、樹立榜樣。日常生活中勤儉節約帶動孩子養成好習慣。
2.外出就餐適量點菜,如有剩飯要打包。自助餐點文明取拿,避免浪費。
美德始于心,節儉踐于行,和“西探幼兒園”的萌寶們一起樹立節約意識,珍惜糧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勤儉節約”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