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運動專家做過測試:一周不鍛煉,肌肉運動能力下降約5%,兩周不鍛煉,心肺及肌肉運動能力下降15%。對于經歷近2個月的疫情宅家的孩子而言,身體機能下降在所難免,特別是陽康后,孩子的身體各部分機能更是斷崖式下降,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心理負荷都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整與完善。因此,開學初,我們體育教師在對每個學生做好身體和心理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需要對教學計劃及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完善。學校提出以恢復性訓練鍛煉負荷為主,在課堂中及時觀察學生的表現及狀態以便調整練習負荷及時間。鍛煉一段時間后,通過對學生體能狀況進行摸底測試及評估,并根據授課情況做進一步的提升鍛煉。常言說:醫生管不管,號脈是關鍵。特別是對于陽康和未陽的學生做好統計,對陽后特異體質的學生更要專門開出運動處方,幫助他們循序漸進恢復體質,增強心肺功能,逐步提高他們的免疫功能,努力健康面前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為了達成康復訓練目標,我們重新建立小學生體育課堂新規則:1、具體落實在場地安全保障和運動路線的劃分上,確保孩子們運動釋放度,減少學生的聚集和密集,采取前后左右錯開交替運動方式,進一步做好疫情后的預防措施。2、完善評價機制,讓每個學生帶來運動的快樂、健康和自信。世界是流動,規則意識、不給學生盯上不好的標簽,用激勵的語言和合理的運動量和練習內容,在他們能接受的區域不斷引導鼓勵,需要我們去打磨滋潤,滋潤身體更加滋潤心靈。3、增添運動內容,改變運動方式。運動在不加重運動負荷的前提下,做一些慢走、拉伸和平衡的練習,調整呼吸的方法,盡快幫助學生提高心肺功能。鍛煉可以分階段進行,開始進行一周的以休息為主的輕微練習,以稍大的密度,很低的負荷為主,進行一些慢走、慢跑、拉繩練習;第二階段動作,逐步提高動作負荷,進行更多的是背部、手臂、大腿前后側及小腿的拉伸,每組的運動負荷為15”x2。如無不適進入第三階段的中等強度的練習,適當增加站立提踵和原地深蹲練習,運動負荷在8—10個,每個動作進行3-4組,練習中注意安全,幅度要逐步提高,防止核心不穩,出現拉傷事故。最后階段,在第三階段的基礎上,加大協調性和技巧性的練習,多以游戲方式開展,
進行交替抬腿、胯下擊掌、跨步深蹲、后側踢腿、深蹲摸地、跨步開合、深蹲抬腿等練習。第五階段正常強度,此階段能夠回歸新冠前的運動水平,以正常的運動強度的極限進行提升練習。
最后,我們給學生和老師溫馨提示:在恢復訓練期間要注意合理的飲食和休息,及時補充蛋白質,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及時調整日常鍛煉計劃,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撰稿人: 李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