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指南》的發布,其反響如破竹之勢席卷而來,在《指南》引領下,我園以學習實踐《評估指南》為抓住,通過審視我園“兒童表征不足”現狀為支點,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開展了以“對話兒童,解讀表征”為主題的園本教活動。
活動伊始,主持人解冠群老師以“何為表征”開啟正式的研討,老師們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帶領大家對表征的概念進一步進行梳理。除了圖畫、記錄、符號等表征方式,還有文字、數字、語言、動作、表情、象征物、替代物等。可以概括為:言語表征、動作表征、圖像符號表征以及建構表征。
表征是兒童經驗的再現,是兒童表達自己內心想法和感受的一種方式,在一日生活中無處不在,呈現方式也各不相同。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表征特點,教師需要去傾聽和發現,并忠實地去記錄。
接下來,老師們以年級組為單位,對幼兒的表征特點進行了分享、研討。
孩子的思想是一片海,波光粼粼,無邊無際,表征就是孩子思想的具象化。如何提升幼兒的表征能力是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老師們再次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每一次教研都有不一樣的意義,是難得的思想交匯,聚團隊之智慧明晰教育方向;是一次思維火花的碰撞,是教育靈感的源泉、攀登的起點。
通過本次教研活動,老師們了解到表征的形式是多樣的、豐富的。在一日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加關注幼兒的自主表征,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以支持者、陪伴者和傾聽者的角色貫穿始終,我們也將不斷反思和調整,從而激發幼兒提升記錄表征的興趣,推動發展幼兒表征記錄的能力。
撰稿: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