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第一節,我校開展了本學期第二次公開課教研活動。公開課由六年級語文教師劉夢然授課,課題是《寒食》,本節為新授課。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寫的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長安城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了皇室的氣派,處處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太平的歌詠。六年級學生已經有學習古詩詞的經歷和學習方法,學習本課建立一個初步印象,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祖國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本詩盡管短小淺顯,但掌握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學生對本詩在理解上的難點。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泱泱華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而傳統節日正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長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節的景象吧。(板書:寒食)寒食:清明節前一二日。禁煙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中國以前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通過介紹寒食節的起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課文,理解詩意。
1.自由讀詩,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詞句作標記。理解“春城、御柳斜、漢宮、五侯、傳蠟燭”等詞語,大致梳理詩歌內容。
2.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而皇親貴族家里卻燈火通明,你會有什么感受?向學生介紹諷刺手法:用比喻、夸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諷刺是一種文學手法,用于暴露對象的矛盾或缺點。
3.你能帶著這樣的理解,融入這樣的感情,來讀讀嗎?指導朗讀,個別讀,小組讀,教師范讀等。
公開課后,全體聽課教師進行了評課、議課。劉老師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聯系《寒食》知識拓展恰當。課的結構清晰,重點突出,課堂中注重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思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供稿人:楊雯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