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和教師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近日,銅山區茅村鎮瓦房幼兒園組織開展了本年度優質課評比活動。
參賽的優質課主要圍繞五大領域進行。活動前,老師們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真備課、研課,精心設計活動方式,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精心準備教玩具,設計教學過程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活動中,教師們充滿激情,把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水平發揮得淋漓盡致,她們大膽創新,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的兒童化教學語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幼兒帶入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充分體現了以游戲為主、寓教于樂的幼兒教育理念。
再一次展現了幼兒教師對課程理念的實際使用。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的鏡頭一起走進活動現場吧!
大班組
石老師執教的社會活動《尋找最特別的人》,通過魔鏡、國王的動畫媒介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觀察卡通人物的特點延伸到發現老師、同伴、自己的外在特點。精彩的講解,恰當的啟發,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互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與情感的體驗,在游戲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王老師執教的社會活動《垃圾分類》,用愿望將孩子帶到垃圾桶的情境中,又用游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垃圾分類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僅讓孩子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同時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陳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花婆婆》,整個活動過程的進行都是在讓孩子們體會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如最后的總結“孩子們,請你記住并努力去做這件美好的事情,等你們長大了,世界因為有你們,會變得更美好!”由此可見,活動目標是培養幼兒的能力和情感的總方向,活動過程就是運用各種適合幼兒的形式來具體實施和操作。兩者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共同構成整個活動。
臧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有趣的漢字》,在教學前進行了充足的準備,收集了有關漢字起源的視頻及圖片,整理出幼兒易于接受的漢字特點,使幼兒在觀看、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活動中還盡可能多地創造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個別交流和自由交談的機會,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得到發展。
中班組
張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如果我能飛》,“如果我能飛,飛到哪里?”花園、大海、外太空……張老師開放式的提問啟發著孩子、帶動著孩子、支持著孩子,使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大膽想象、自主創意。
吳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山丘上的約會》,整個活動過程中始終用熱情感染熱情、用專業引領成長,用眼神、動作、話語,感染著孩子、帶動著孩子。在玩玩、說說中演繹著鮮活而靈動的有效課堂。
小班組
晁老師執教的社會活動《抱抱》,活動過程中,師幼親切自然地交流,幼兒活潑有序地互動抱一抱,張弛有度,其樂融融。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每個環節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孩子們玩的開心,主動性高,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薛老師執教的健康活動《開心跳跳跳》在活動中能綜合幼兒各方面的經驗,如:在品嘗、扮演跳跳糖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的主動性;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地進行顏色歸類;在實踐和練習中,豐富跳的經驗、鍛煉大肌肉的協調性。總之,活動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幼兒與教師、同伴共同活動的積極性,還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主動、整體、和諧的發展。
活動后的研討環節,參賽老師針對各自的活動進行自我剖析,觀摩老師從目標制定、內容選擇、教學形式、活動組織等各方面對活動進行深入探討。每位參賽教師都在研討中了解了自己的優勢也感知了各自的不足,活動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助益良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師的成長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進步,此次優質課評比活動真正實現了教者有所得,聽者有所悟,學者有所學。
撰稿人:石早花
審核人: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