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徐州市銅山區馬坡鎮九段小學清源讀書社開展讀書分享活動,本次活動分會場設立在中心小學報告廳,本次活動由讀書社成員王彤彤老師分享,分享的圖書名為《反思的愛》,作者是雷吉娜·帕利,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王老師談到整本書閱讀的總體表述:想要培養出一個快樂、健康、成功的孩子是件很難的事情。父母們常常會發現,自己被一大堆自相矛盾的養育建議重重包圍。當現實生活無法達到預期標準時,那些概括出“正確方法”的書,只會讓全心期盼的照料者們感到灰心喪氣。帕利博士在《反思的愛——看見自己,看見孩子》一書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她認為成功的養育之道是:放慢腳步、反思并且認識到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沒有唯一正確的要領可循。
王老師說,接下來我將從四個方面做分享:1、作者介紹,2、反思性養育,3、鏡像系統與共情,4、反思性語言。
王老師指出,父母對孩子適度的表達共情能夠減輕孩子的情緒痛苦,其原理是:當孩子表達情緒苦惱時,由于父母的鏡像系統重現了孩子表達苦惱的行為,父母此時感受到孩子的痛苦,會把孩子的情緒痛苦以縮減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孩子又會鏡映父母縮減后的情緒痛苦,繼而孩子內在的情緒痛苦會減少。過多或過少的共情都是不好的:過少的共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得不到關心和不被理解;過多的共情盡管會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但是會加深孩子的痛苦。
最后王老師分享了一些反思性語言:
“我知道你現在很餓”(表達我理解你的感受)
“但晚餐還沒有準備好” (告訴孩子一個既定的事實)
“你需要等一會兒”(告訴孩子你能做的事情)
“我聽到你在尖叫”(表達我有注意到你,我在關注和關心你)
“也知道你有多餓”(再次表達理解你的感受)
“晚飯馬上就準備好了”(安慰孩子不會等太久)
“但是你的尖叫不會讓我做得更快”(告訴孩子要接受現實,制止孩子尖叫行為)
我認為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要嘗試運用反思性養育,積累反思性語言。但是反思性養育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挑戰,因為我們很難猜出別人的內心想法。因此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探究,不斷實踐,不斷反思。
個人簡介:
王彤彤,山東棗莊人,畢業于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中小學二級教師,2018年參加工作,自任教以來,一直擔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任語文教學工作,個人教學成績突出。
教育理念: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要變成孩子。
撰稿人:王彤彤
拍攝:支攬月
審稿人:馮仰科
宣傳單位:馬坡鎮九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