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今天,滕貝老師為大家推薦一部自己很喜歡的書籍一—《在乎每一只鳥》,這是一位教育者的獨白。
這本書的作者是周明,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高中歷史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江蘇省師德先進個人,《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特約編輯。
作為一名二十余年來辛勤耕耘在中學教育田園里的教育工作者,本書作者通過對自身在教學實踐與生活中所讀、所見的不斷反思,記錄自己對育人這件事的所思所想。無論是教師、教育管理者還是家長,都能夠從本書中獲得關于如何優(yōu)化教育實踐的一些感悟。
整本書分為六個板塊,分別是在乎每一只鳥、順性而育、莫錯過了“芳華”、教育即心育、孩子,你是我的臉、謹防家庭教育的“無證駕駛”。六個板塊里面又講述著不同的內容,內容十分豐富。
在本書中,第一輯內容就給了讀者深深的觸動:雀鳥哺雛時,存在著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成鳥在喂養(yǎng)小鳥時,待哺的雛鳥誰叫得最響、嘴張得最大,所得到的食物或喂養(yǎng)的機會就可能最多。久而久之,同巢雛鳥大小懸殊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有的甚至未及成長,便天折巢中。“雀鳥哺雛”現(xiàn)象,遵循的是“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是物種生存進化的需要;但是,類似“雀鳥哺雛”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教育中也時有發(fā)生。
有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課堂更加精彩,或者為了教學進度不拖拉,我們的眼光可能只盯住了那些比較優(yōu)秀的孩子,對他們往往關愛有加,比對其他學生付出得更多。而一些不怎么出眾、平時不吭氣兒、不吱聲、不親近的孩子,他們有可能就會被敷衍,冷落,正如那些雛鳥中的弱小者。這些學生很難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得不到表揚,得不到關注,從而無法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感,學習的快樂感和學習的自信感,甚至有的孩子會妄自菲薄、自暴自棄。這樣一來,優(yōu)秀者越受關注而越顯其強,平庸者則越受冷落而越顯其弱。
《我有一個夢想》是這本書中讀者非常喜歡的一個篇章,非常適合剛入職以及新接手班級的老師們,想在學期初,老師們都需要用這樣一段講話,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教育至愛在初心,這要求我們對孩子始終保持著最初的熱情。
書中還講到了,“世上沒有兩只一模一樣的鳥,每一只都很重要。” 早在2500年前,我們的孔子就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其實就是教育要面向全體,就是表明教育的普適性,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在乎每一只鳥”。教育應該順從這種發(fā)展,孩子們才會實現(xiàn)真正的成長。
守住一份初心,需要我們做到“目中有人”,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時你的一句鼓勵,一個眼神,一句話,可能會影響某個人的一生。花開的時間有早晚,但終究會開放;飛翔的高度有不同,但每一只鳥都有屬于自己的天空,孩子也一樣。
守住一份初心,我們需要“多把尺子量人”,這也就是說教師不要只看學生的成績,應該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學生,多把尺子去丈量,真正建立起全面的、多元的評價機制。
教育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對待孩子,我們要始終保持一份熱情、一份初心。然而在很多時候,孩子往往是教師、家長埋怨的對象。而真正的好醫(yī)生,他不會嫌棄任何一位病人;真正的好農人,他會在乎每一棵莊稼。我們應該向醫(yī)生和農民學習,教育過程中“在乎每一只鳥”,讓每一節(jié)課都彌漫著“鳥語花香”,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