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之美,美不勝收,唯放眼觀之;數學之妙,妙不可言,唯與其交融。迎著“雙減”之風,追尋數學魅力之光,云苑路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數學節,感受數學。根據五年級孩子的成長特點,老師們創設了數學文化空間,舉行了《萬物皆數學》專題講座,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們開啟不一樣的數學學習之旅,欣賞課堂之外的別樣風景。
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歷史使人明智,但是數學能賦予以上一切。
你觀察過松果表面的螺旋嗎,注意過蜻蜓翅膀的紋路嗎?其實這一切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愛因斯坦說過,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萬物背后,隱藏著一把開啟理解之門的鑰匙——數學。如何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五年級的同學從數學的角度走近自然世界。
從古到今,無數偉大的數學大師給人類留下大量的數學知識,他們都是被數學選中的人。一個個的小數學老師“演繹”著數學史,他們細致的講解讓我們了解到了數學的歷史與發展,感受到了數學界大師們嚴謹治學、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繪畫使人賞心悅目,生活中的數學之美,美的不可言,數學之美在于和諧。和諧即雅致、嚴謹或形式結構的無矛盾性。數學美的和諧性也是數學結構美的重要標志,數學的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和諧協調性,具體體現為對稱美、序列美、節奏美、協調美等。同學們創作了一幅幅精美的“數學美之作”作品,全面深入地詮釋了數學的“對稱美”、“和諧美”、“簡潔美”、“周期美”。
畢達哥拉斯說:“音樂之所以神圣而崇高,就是因為它反映出作為宇宙本質的數的關系。”世界上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像音樂及其它藝術一樣能喚起人們的審美感覺和審美情趣。在研究數學邏輯、推理和對音樂的審美中,得到對新層次數學的啟迪和感悟,借助音樂與數學那怡然自得的力量,向更多人傳達創造的快樂。數學與音樂結合的起源是樂理中的數學規律、樂曲結構與黃金分割和聲的傅立葉,音樂和數學之間各種奇妙的聯系,我們不曾發現,也不曾留意。下面這些孩子帶大家打破思維,探索你不曾發現的奧秘
萬物皆數學,令人心馳神往。數學節活動的開展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讓全體師生以數學家的眼光“在這里,看世界、向未來”,深入淺出地把人們習以為常的事從數學角度進行解讀,希望云苑人能帶著這種熱情與熱愛,繼續暢游在數學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