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科學老師,從教五年來,在科學的殿堂與孩子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科學課程有助于學生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從親近自然走向親近科學,初步從整體上認識自然世界。”科學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科學課堂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實踐的過程,才能達成教學目標。為此,我常常提早一節課來到實驗室,有時下課還要再在實驗室待上半節課時間。我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做法是多余或者說是浪費時間的,正是課堂上孩子們專心、認真的探究活動和激動人心的思維碰撞的火花,堅定了我一直這樣做下去的信念。
實踐出真知
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船的歷史》,探究活動三“研究獨木舟”,當把獨木舟放到水面上,逐個去增加墊圈時,看著它顫顫悠悠的飄在水面上,張家耀同學興奮的舉起手告訴老師:“老師獨木舟的穩定性太差了!你看它的底部如此狹窄,底面積太小了!”我不禁為之一震,這不就是那個上課不愿意聽講,老愛講話的孩子嗎?!他竟然把獨木舟穩定性差的原因解說的如此清晰、透徹!頓時,我被激勵了,我很激動的說:“孩子,你觀察的真仔細!你太會思考問題了!我很佩服你!”聽到我的贊賞,他更加帶勁了,包括他所在的這一小組,整堂課都積極的投入課堂學習中。
實踐出真情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態度體現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探究和實踐;尊重他人情感和態度,善于合作,樂于分享。科學課堂一直以來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很好的培養了組員之間的合作能力和凝聚力。
《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快慢》這一課,小組內組員進行了分工:操作員(松開小球)、計時員(啟動和暫停秒表)、發令員(發號口令)、記錄員(記錄每次運動相同距離的時間)。當發令員發號口令時,操作員和計時員要同時動起來,這就需要組員之間不僅要明確自己的任務,還要配合默契。實驗時,苗語嫣這組同學,經過兩次失敗的經歷,磨合出了一組操作嫻熟,配合默契的組員。最終她們用最少的時間出色的完成了實驗,贏得了本堂課“最佳實驗小組”的稱號。我看到他們幾個對視一笑,一種友誼和真情在他們心中流淌著。
實踐出真“理”
科學課堂要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有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嚴謹求實。
《機械擺鐘》這一課,學生通過觀察擺擺動的特點推測擺在擺動的過程中越來越慢。事實真的如此嗎?學生利用自制的擺研究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測量擺鐘在30秒內擺動的次數,并記錄下來。結果通過三次的測量發現擺擺動的次數都相同。通過實驗學生發現,對于同一個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相同,亦即擺每擺一次所用時間相同。在開始大幅度的擺動一次和后面很小幅度的擺動一次,所用時間相同,這就是擺的等時性。通過科學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的證據意識,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謹。
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于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會帶領孩子們馳騁在科學探索的海洋中,通過動手實踐,出真知、出真情、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