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
——陶行知
為了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將孩子們從“課堂中”帶到“社會情景中”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理念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幼兒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學會使用人民幣,學會處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大班組開展了幼小銜接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經過孩子們一些系列的討論、商量,最終我們決定這次的社會實踐是走進超市。
超市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想買的貨物都擺放在了哪里呢?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晚上和爸爸媽媽初次走進超市,了解超市的物品及貨架擺放,并制定了自己的購物計劃。
各班老師幫助孩子們了解了支付方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電子支付,二是現金支付,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孩子們認識了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錢幣,知道了每一款錢幣上都隱藏了很多信息,除了有我們敬愛的毛爺爺還有著不同的花紋,初步了解元角分。
帶著購物計劃,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一路上歡歌笑語,很快就走到了超市。
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區域分類,生活區、熟食區,玩具區、水果區、零食區......
生活就是從這些零零碎碎的小東西組成的。逛超市,理解生活,也認識各種生活必需品…
認價格,比較東西大小、多少,辨認蔬菜顏色、形狀,辨別物品種類等等,都是學習數學邏輯的好機會。
在開始結賬了,《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兒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理解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能通過實物操作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通過前期的經驗積累,孩子們對自己購買的物品及價格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同時,能說出購買部分物品后的余額有多少。
孩子們滿載而歸,回到班級后與小朋友們分享著自己今天的收獲,完成了調查表《我買了什么》,大班孩子們初步運用了10以內的加減運算,計算著自己的物品,并用畫筆記錄了下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中指出:“社會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其實質在于促進兒童社會化,并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與個性。”此次走進超市社會實踐活動就是讓幼兒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真正做到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為我們幼小銜接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