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區馬坡鎮中心小學“小荷”讀書社讀書分享活動于4月28日在馬坡鎮中心小學報告廳開展。本次活動由“小荷”讀書崔衛衛老師分享,分享的圖書名為《 自卑與超越》,作者是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
崔老師談到整本書閱讀的總體表述:自卑與超越是作者的經驗總結,人類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而且我們永遠無法達到我們生命的最高目標。作者阿德勒一直在自卑的環境當中長大,慢慢的去體會這個自卑,然后怎么樣消化這個自卑,最后這個自卑的童年給他帶來了心理學研究上一個重大的突破,就是他發現了自卑情節和超越的方法之間的關系。
崔老師說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三種鏈接是沒法避免的,也就是我們所受的限制。第一個就是自然環境的限制,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貧瘠的地球上,然后如果你不對這個地球做點事兒,如果你不去種地,你不去養動物,你就沒法生活,你得天天和自然環境做斗爭,這是我們人所受到的第一個難以擺脫的限制;第二個難以擺脫的限制就是靠你一個人還活不下去,你必須得跟所有人結伴兒,你得有同伴,有社會性,沒有社會性你就是一個動物,你就不是一個人。這是第二個限制,也可以叫做第二個連接,就是你要與同伴合作;第三個就是如果你希望你的基因能夠延續,你就必須生活在兩性關系當中。這三大問題會帶來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發展當中的三個最重要的側面,第一個是你的職業問題;第二個是你的位置問題,就你在這個社會上處局哪個位置,你身邊有沒有人支持你,你有沒有社會意義;第三個就是你的夫妻關系問題。這三個問題是所有自卑與超越理論的基石,就是每一個人其實費盡一切的力量,就是想解決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解決的好,你的自卑感就會下降,這三個問題解決的不好,自卑感就會控制你的人生。
崔老師指出哪些人在童年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第一種人是有器官缺陷的兒童就像阿德勒自己這樣的人一個有器官缺陷的兒童。很有可能在后來變成了像比如說霍金一樣的人或者是像海倫凱勒一樣的人為什么呢?因為有人給他恰當的解釋了應該怎么樣去看待這個器官的問題,但是如果不能夠恰當的解釋不能夠正確的對待自己所產生的這種器官缺陷它在后期就有可能會變得性格偏執。第二種就是受寵的兒童,受寵兒童是特別容易出問題的。比如說受寵兒童,他從小得到的訓練是期望自己的愿望被當做法律來對待,他無需努力就出類拔萃,通常會認為這種突出是種天賦的權利。他們認為,生活就意味著要做第一,意味著成為最重要的人,意味著能夠得到想要的一切。一旦他賦予了生活這樣的意義,那么他所使用的每種方法都將是錯誤的。這就是我們說一個從小受寵的兒童,他的生活中沒有建立任何的規矩,沒有感受到任何對他人的影響或者他人的需要,這種孩子長大以后在心理方面會出現嚴重的問題。第三種是被忽視的兒童,這種兒童從來不知道愛與合作為何物,他編造了一通不包含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釋,從小到大沒有得到過愛,沒有得到過別人真正的關愛,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就會覺得跟他人之間的關系是要靠斗爭得來的,你不爭取,一切東西都沒有。
最后崔老師說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我,讓我們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成為現在的樣子。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他人,更好的包容、欣賞這個世界。
個人簡介:
崔衛衛,江蘇東臺人人,畢業于江南大學,中小學二級教師,2007年參加工作,自任教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及科學數學教學工作,個人教學成績突出。
教育理念: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