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有約,花不誤,為進一步推進央館智能研修平臺的深入應用,幫助更多教師基于數據分析進行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提升課堂效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少華街第二小學英語學科開展了基于央館智能研修平臺的智能精準教研專題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四年級英語教研組長郭甜甜老師主持。
活動分為三部分,首先由學科負責人吳紅麗主任結合新教學實驗設計的課例四下Unit5 Seasons第四課時進行了匯報,匯報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與實踐過程、教師反思與困惑兩個方面。在教學設計與實踐過程環節,吳主任從課時位置及作用、語篇研讀、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作業設計這七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分析。吳主任圍繞教學目標,運用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教學活動的設置,闡述設計意圖,并進行了教學目標達成度的分析。在教師反思與困惑環節,吳主任結合課堂觀察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課堂教學行為分析(AI數據診斷)進行了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優點和不足的反思。
中央電化教育館智能研修平臺是一個“智能精準教研”的平臺工具,吳主任主要通過課堂互動S-T曲線、教學模式Rt-Ch分析、課堂表現度、課堂參與度和課堂關注度這五個維度進行本節課的分析,并提出了教學改進設想。
接著郭甜甜老師結合胡姍姍主任、郭甜甜兩位老師的兩節錄播課進行了智能研修平臺數據的對比分析。首先基于智能研修平臺的數據進行了兩節課教學模式的判定,RT-CH分析圖是ST分析法的另一種表現方式,是對教學模式的診斷。根據兩節課的教師行為占有率和行為轉化率的分析可以得知,兩節課分別為混合型和講授型的模式。對比之下混合型的教學模式師生行為占比比較均衡,表現出師生在整節課中的交互狀況十分良好,教學模式較理想。在混合型教學模式中,ST曲線傾斜角度大于45度,說明在本節課中以學生活動為主,偏重探究和練習,師生交互頻率頻繁,是我們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和師生活動模式。
基于關注度、參與度和表現曲線,郭老師也對兩節課的曲線圖進行了分析,兩節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都比高,說明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比較高,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高。關注度曲線的拐點處增加了視頻切片的呈現,可以發現學生對TPR教學法有著極強的興趣,對上臺完成板書和表演卡通的關注度比較高,給我們的日常教學提供了范例和指引。學生表現度曲線呈現下降趨勢時,說明在進行分組探究、動手操作、全班爭論。學生表現度曲線呈現上升趨勢時,說明教師正在集中向全班學生進行講授、展示、提問,全班學生在集體思考、閱讀、書寫、齊聲回答問題。根據曲線圖可以看出,混合型的教學模式中,有4次明顯的下降趨勢,探究活動較多。從表現度曲線拐點看,混合型課例中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交流的機會較多。
活動第三項,在座教師結合吳主任、郭老師分享的智能研修平臺數據分析診斷,以智能研修平臺呈現的自己所授課的課例數據也進行了分析和反思,老師們感悟頗豐,表示將努力做到“精準地教、高效地學”。
師道歸途,學海無涯。“教無涯,研不止”,教和研是教學的雙翼。面對新形勢與新挑戰,學校英語組將以智能研修平臺應用為契機,構建精準研修生態,幫助教師樹立信息化視角的教育理念,提升課堂效能,助力學校構建多元、動態、綜合的教研生態體系,助推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
撰稿:杜詩宇
審稿:王夢佳
審核:吳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