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一年級新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使家長有效地與學校、老師溝通交流,共同尋找最佳教育方法,重構家校共育新生態。9月14日,銅山區利國鎮府前路小學召開一年級新生家長會。
會上,校長周秀作了題為《遇見最美的開始,期許最好的未來》發言。
一是學校現狀。一年級現有4個教學班173名學生,8名主要任職教師,校園環境優美,樹木林立,芳草如茵,建有250米塑膠操場、擁有微機室、圖書室、閱覽室、書法室、美術室、創客室、儀器室、心理輔導室、探究室和實驗室等多種功能室,是一所現代化的高質量的農村小學。
二是家校共建。1、家長是孩子最忠實的老師,2.培養孩子做一個有道德的人。3.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4.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5.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重要途徑。6.相信和配合學校老師很重要。
三是殷切希望。希望各位家長:要多鼓勵、贊美孩子,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要用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僅靠言語說教。要多朎聽孩子的心聲,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敷衍孩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孩子一起安靜和平地處理好每一個當下。要積極主動地處理好與愛人的關系,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要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親密的伙伴,最慈愛的爸爸(媽媽)。要關注孩子學習上的困難。要關注孩子生活上的營養。環境的營養,吃的營養,睡的營養。成長從這里起航,讓我們成為孩子成長的合伙人,希望我們共同努力!
副校長李秀華作了學校安全方面的報告,召開這次家長會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相互交流一下學生在校及在家的情況,以便我們能夠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家長也能夠積極有效的參與到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來??傊痪湓?,那就是“一切為了孩子”!我校的育人原則是“先成人、后成才”,為學生一生奠基。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優秀的自己!
李校長還對在家長中存在一些現象,提出具體要求:一是不把學校、老師的規定當回事。對于學校和老師的規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二是不參加家長會、不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教育,第一負責人應該是家長,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長,老師希望能和家長建立聯系,及時掌握孩子的情況,好能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三是沒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師吵鬧甚至動手。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一時沖動憤怒是很正常的??墒窃谌W?!坝懻f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并給家長一些建議:父母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撫養。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同在一個班級,教是一樣的教。如果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不要向孩子提學習要求,更沒有資格責備他們。
有了家長的配合和一批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充滿活力、有愛心、有事業心的教師隊伍,您的孩子一定會在府前路小學愉快地成長與發展。
副校長王維寧就教學工作作了題為《家校共育,從“心”啟航》的報告,一是學校現狀,二是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如何“幼小銜接”從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到目前為止,孩子已入校近兩周的時間,從觀察、了解到的情況看,有一部分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小學生活。所以我們必須通過雙方共同努力讓孩子盡早適應小學生活,希望家長配合工作。要信任我們的老師,要尊重教師的工作,要密切和老師的聯系,要配合老師做好工作。要告訴孩子你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并經常提醒孩子,學生就是有學習任務的孩子了。我必須天天背著書包去上學,認真完成作業、復習功課。要讓孩子逐步適應學校的生活,強化對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在家長的提醒、督促、檢查下養成。防止包辦代替。希望做到四個"一"。那就是:“問一向”、“看一看”、“提一提”、“練一練”。
政教主任王成作了題為《習慣護航,陪伴成長》報告,一年級家長應該做些什么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一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二要培養孩子養成自己整理書包的好習慣。三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好習慣和學會基本生活本領。針對一年級剛入學的小朋友,我們家長還要協助學校老師著重培養孩子按時上學、遵守紀律、與同學和睦相處、樂于助人、文明有禮、誠實守信、認真學習、上課專心、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安全出行等好習慣。
集中會議結束后,各班班主任組織召開班級家長會,他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自主與家長進行交流。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主要從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品質養成、綜合素質提升與個性特長發展等方面與家長進行了全面地反饋與溝通,并針對孩子們的具體情況向家長朋友們提出了家校共育的中肯建議。希望家長平時能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老師緊密配合,在教育孩子上形成合力,共同挖掘學生潛質,促進孩子的發展。
會上,家長們帶著新生們認真參與,耐心聆聽,用心感受,多維而全面地感知學校的教育理念等相關內容,既了解了學校,又緩解了焦慮,更重要的是學習了正確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達到了“家校同心,和諧共育”的目的。
利國鎮小學中心校:馬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