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切實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近日,黃集鎮小合子小學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距離,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無限魅力,充分發揮青少年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和傳承中的積極作用,讓非遺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
2023年9月22日上午,黃集鎮文化站喬站長帶領兩位“非遺”傳承人鄭老師和陳老師來到了小合子小學,給孩子們上了一節別開生面“非遺”課堂。
黃集面塑技藝傳承人陳興利走進小合子小學,陳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了黃集面塑的起源、傳承、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技法,展示了類型多樣、形態各異、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耐心地講解制作面塑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吸引同學們走近面塑、親近面塑,現場洋溢著歡快熱鬧的氛圍。
一支電烙筆在一個葫蘆上輕輕移動,留下一道道棕色的畫痕。片刻,一幅構圖完整、富有層次的焦糖色山水畫便初見雛形……黃集葫蘆烙畫技藝傳承人鄭永梅老師親自指導了六年級的蒿鑫諾同學,只購見鄭老師將一幅幅起草在稿紙上的畫作,通過手中的電烙筆一點一點勾勒在一個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葫蘆上,彌漫著電烙筆烙在葫蘆上散發的淡淡焦味。
葫蘆烙畫,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既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電烙鐵為筆,在葫蘆表面進行創作,不僅可以運用中國畫勾、勒、點、染、擦等手法,還可以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非遺魅力的同時,汲取了中國傳統的勞動智慧、藝術美學,萌發了文化自信,在潛移默化中讓傳統美德深植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