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科技創新的后備軍,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主力軍。作為省科學教育綜合示范學校、省優秀少年科學院,徐州市解放路小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引導青少年“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習創造”,弘揚科學家精神,以“大院士”為先鋒榜樣,用科技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造福人類。10月11日下午,徐州市解放路小學師生受邀走進徐州交通廣播電臺《家有兒女》欄目直播間,講述講述“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故事。
在節目中,來自解放路小學“追光”少年科學院的小院士張洺暢、馮書雅、閆語芯、張楚晗分享自己在學校良好教育生態和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的老師引領下,愛上科學,崇尚科學,探索未知,創新實踐的動人故事。
小院士張洺暢加入少年科學院兩年來,在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積極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建議征集、“領航杯”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評選等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感受到“科技創新”的魅力和“強國有我”的擔當。尤其在省少年兒童研究會少年科學院專業委員會第二十二次年會上聆聽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有為爺爺的寄語后,更是心潮澎湃,倍受鼓舞。他表示一定要牢記院士爺爺的囑托,做到身心健康、勤奮求知、熱愛思考、學習創新。
少年科學院新晉小院士馮書雅從上幼兒園起,就喜歡走進大自然,觀察花草樹木、鳥獸蟲魚;成為一名小院士后,在學習中,她愛上科普閱讀,在書本中感悟科學家精神,在實踐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心里埋下科學的種子。
在新晉小院士閆語芯眼中,家人全力做好她的后盾。曾經榮獲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的姐姐閆語真為她推薦高質量的科普讀物,用零花錢購買科學實驗套裝,幫助她在書房里開辟實驗室,在陽臺建立生物角,鼓勵她像科學家一樣去思考,像工程師一樣去創造。“我每次開展科學研究或做科學實驗,爸爸、媽媽和姐姐都是忠實的‘粉絲’。”她微笑著表示。
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張楚晗,喜歡動腦思考,樂于動手實踐,在科技模型競賽的賽場上體驗速度與激情,展示風采與笑容。她認為,每一次參賽,都是一次成長,不僅收獲了出色的成績,更感受到科學探索的魅力:科創賽場如戰場,勝敗得失乃家常;勝不驕來敗不餒,回頭訓練更加強;總結經驗找教訓,強國有我勇擔當。
張文強老師表示,學校“追光”少年科學院自2020年成立以來,聚焦核心素養,挖掘教育資源,引導兒童追求真理之光、追尋科學之光、追趕創造之光,深入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項目式學習品牌化、“雙進”促“雙減”常態化、“科普”與“科創”一體化實踐工程,讓科學教育加法落地落細,走深走實,見行見效,讓每個兒童都閃閃發光。
在節目直播過程中,徐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部長袁志軍發來寄語:在省市青少年科技類競賽活動的現場,總能看到解放路小學小院士的身影,這得益于學校大手筆、高質量推進科學教育加法實踐,持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追光少年,未來可期。假以時日,必將涌現出一大批具有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讓我們拭目以待!
徐州市解放路小學將引導兒童堅定“科技創新 強國有我”的志向,激發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養,放飛科學夢想,當下勇當“小科學家”,將來爭做“大科學家”,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