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銅山區慈善工會劉亞洲主任、余中基主任、銅山實小魏薪主任一行蒞臨利國鎮寄堡小學考察慈善文化校園評估預驗收工作,銅山區教育局德育辦科長經超,利國鎮小學中心校校長潘慈奎,寄堡小學校長崔建國等陪同。
參觀過程中,觀看了學生工藝創作作品,在學生的介紹中,劉亞洲主任一行從“善”主題文化長廊出發,以“寄予善念 保有慈心” 主題為第一塊內容,善的淵源和慈善事業介紹為第二、三塊墻體,其余部分分別以古代善人、現代善人、利國好人三塊進行文化建設。展現了具有利國特色的“善文化”。
該校立足學校建筑的特點,選擇較為現代化的風格,讓慈善文化區域與學校整體文化環境有機融合。劉亞洲主任等對學校的慈善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建議學校把慈善文化和學校整體文化進一步融合,促進慈善文化在學校的進一步生長。
該校校長崔建國作了題為《寄予善念,保有慈心》的工作匯報,他從“慈善主題理念,慈善活動概述,文化建設成果”三方面進行介紹:一是立足課堂學慈善,學校將慈善教育與班隊活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班會課時間給學生滲透慈善理念、慈善人物和慈善行為,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作用。二是專題教育感受慈善,學校會以“中華慈善日”“中國兒童慈善日”“世界紅十字日”“學雷鋒紀念日”為契機,通過集體晨會、主題班會、校廣播站、慈善征文、繪畫比賽等形式,廣泛開展慈善教育。三是課外實踐做慈善,學校組織學生在校內外開展義務勞動,走進敬老院打掃衛生,表演節目等一系列尊老愛老活動。四是慈善文化建設成果,1.慈善文化墻,在學校東墻粉刷白色底漆,由于時間原因出現部分底漆脫落,現利用此次驗收契機對該墻進行慈善文化改造。2.“紅絲帶”慈善文化廊道,學校教學樓前東側原本是一片空地,經過改造,現是校園慈善文化長廊所在的位置。學生可以在課余或午休時間漫步廊中,或放松心情,或讀書賞花,并隨時觀看到慈善文化墻上的內容。3.班級慈善文化,通過班級慈善文化欄的設計,確定了班級特色,同時宣揚了各班的慈善宣言,讓慈善之花綻放在校園的每個角落。4.慈善文化櫥窗,在羽毛球場和中心花壇間設置兩個慈善主題宣傳櫥窗。6.班級美德少年評選活動。慈善不僅僅是捐錢,更重要的是有慈善意識、愛心,可慣成自然地去做慈善的事情。
此后觀看了寄堡小學慈善文化進校園的詩歌朗誦《看得見的星星》,心理劇《心靈的撫慰》,合唱《萬疆》等文藝匯演節目。
“人之初,性本善”。自古以來,善就被大家津津樂道,也成為衡量人秉性的一個重要標準。未來,寄堡小學將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善”文化的興趣,將抽象的“善”進一步具體化,內化為學生的具體言行,讓他們在不斷完善、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本次活動提升了全體師生的慈善意識,也使該校對慈善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借此次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契機,寄堡實驗小學希望用慈善教育和慈善活動的點點滴滴,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一顆仁愛的種子,我們期待隨著慈善雨露的播灑,孕育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慈善青苗。
利國鎮小學中心校/馬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