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銅山區長安路小學“長安書苑”舉行第六十六次讀書分享活動,本次活動由數學丁怡君老師分享。她分享的書籍是 [美]托馬斯·E.沃頓伯格的《小孩童,大觀念》。
本書重點描述了什么是兒童哲學以及為什么要推廣兒童哲學,并以具體的案例呈現了以繪本為載體進行哲學教學的有效策略。書稿囊括了經典繪本,如《惡龍與巨人》《田鼠阿佛》《重要書》等,通過不同哲學角度的解讀,比如“何為勇敢?”“每個人都要為社會做出平等貢獻嗎?”“是什么決定你是你?”“大腦重要還是心重要?”“知識是主觀的嗎?”等,輕松開啟哲學討論,感受倫理學、社會政治哲學、形而上學、心靈哲學、環境哲學、邏輯學、認識論、語言哲學、美學“大觀念”的魅力。
有一天,作者兒子突然問:“爸爸,第一個人是怎么來的?”他很震驚,小孩子怎么會問這個問題,困惑在哪兒。接著又問:“那世界上第一群人呢?他們是怎么來到這世上的?”一個小孩子竟然對這個哲學問題感興趣,于是開始借助許多能解答這個問題的不同理論進行討論。
對于哲學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哲學家們至少2500年了:人類的生命是如何開端的?每個人都有父母,到了某個點上,將面臨一個明顯無法解決的難題:要么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但這怎么可能呢?因為它意味著從現代倒推,便有無窮無盡的人類。或者曾經有一段時間,只有兩個人類存在,他們都沒有父母,這兩個人繁衍了整個人類族群——然而,他們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因何方式而突然存在?
盡管是一個孩子,但已經被一只叫“哲學”的蟲子叮了一下。對這個問題不依不饒、苦苦思考的態度也讓作者感到吃驚。我們應該意識到,一個五歲的孩子是可以依靠他自身的力量,窺探到一系列相關的形而上學問題的。
作者認為那些企圖把哲學當成長者專屬領地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正如杰克的例子所揭示的,哲學會自然而然地涌現在孩子身上,孩子們應有“合法”追尋哲學的權利,因此教師應當激發而非扼殺他們的這種本能或興趣。
教師也會在和孩子進行哲學討論的過程中獲益。通常情況下,家長只是簡單地把繪本當成哄睡的材料。但是許多繪本,其中充滿了令孩子們感到困惑的哲學大觀念,家長可以幫孩子更清晰地思考這些大觀念,并同時為親子溝通打開另一條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