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豐富課后服務課程,推進家校協同共育,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走進課堂,通過不同的視角讓孩子們感受不同職業的魅力,開啟另一扇知識之窗。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家長為了給孩子們呈現精彩有趣的課堂,精心準備,以嶄新的面孔,新穎的授課模式,向同學們傳授不一樣的知識。
二1班姜慕妍的媽媽給孩子們帶了一節關于“認識貨幣”的主題教育內容,從貨幣的由來和演變、認識錢幣和用途、如何獲得錢幣、有計劃的支配、儲存我們的財富這幾個方面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金錢,懂得錢從哪里來,又應該怎么花才有價值和意義,同時,也讓孩子們更真切地體會到掙錢的不易。講解結束,姜慕妍媽媽又帶著孩子們制作了手工《古詩畫》,孩子們既動手又動腦,快樂的同時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為了加強學生們的安全意識,提高他們對電器和用電的正確認知,二2班陶芷祺媽媽給大家帶來了關于《電的小知識》。課程內容從什么是電、電的用處、電的危害等幾個方面展開學習。教學中使用了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故事,讓孩子們明白電器在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并能向周圍的人提出安全用電建議,養成科學、安全的生活意識。
二3班石卓林媽媽指導孩子們《培養良好習慣》,謎語趣味引入,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深入的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習慣,從哪些方面培養良好的習慣。從衛生、學習、處事待人、學習等方面入手,讓學生暢所欲言,共同討論,同時分享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改進。播下一個行動 ,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通過卓林媽媽的指導,孩子們對于習慣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讓好習慣伴隨我們終身,成為我們走向成功、走向輝煌的一個又一個五彩的階梯!
二4班楊舒涵家長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生動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通過有趣的視頻讓小朋友們了解故事的內容,體會精衛的堅強意志。小朋友們興趣盎然,紛紛參與了互動,課堂效果非常精彩。
二5班張茗茜爸爸從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底上生物、底內生物/底游生物4個方面給孩子們分享了海洋生物知識:
甲藻是指具有雙鞭毛的單細胞集合群植物,形狀不定。常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有些甲藻的活動是有害的,它們的生存會帶有一些特殊的氣味。有的則可以形成~紅潮?和“藻花”,使局部海水呈現紅色、黃色或棕色。水母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十字水母綱、立方水母綱動物。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
張老師分享了許多種海洋生物,每一種生物都深得孩子們喜愛,每一張圖片都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情不自禁地想要分享自己了解的知識,通過張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分享,讓我們了解了不少海洋知識,收獲不小!
本周二(6)班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代表著中國古人對自然環境變化的觀察和認識。每個節氣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習俗,本周三恰逢立冬,二(6)班的公冶佳禾爸爸走進課堂, 帶領孩子們了解立冬節氣知識,共同熟悉立冬氣候、立冬風俗、立冬飲食、以及和立冬相關的詩詞等。最后,公冶佳禾爸爸通過提問幾個小問題,讓孩子們在更加牢記了立冬節氣知識,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這一次課孩子們收貨頗多!
本周二7班家長進課堂是由王子銘爸爸帶來的《節約用電,從我做起》。首先讓學生們說一說身邊的電,再來討論電帶來的好處有哪些。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浪費電的現象,以及面對浪費的現象如何節約用電。學生們積極踴躍的發言,把自己節約用電的方法分享給其他同學。最后,一起齊讀公益活動和口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養成節約用電的良好習慣,在全班形成節約用電、合理用電、安全用電的良好氛圍。
二8班程嘉瑤媽媽走進課堂,為孩子們帶來了一節手工課,首先,程嘉瑤媽媽向孩子們介紹了本次活動制作需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并提醒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聽完家長的耐心講解和示范,孩子們自主完成手工作品。在此次家長進課堂活動中,每位孩子都積極參與、認真操作,體驗到了手工制作的樂趣,提高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家長進課堂讓孩子們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為班級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對家園形成教育合力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9班劉澤芃媽媽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利用視聽資源和互動游戲,讓孩子們了解了恐龍生活的時代,恐龍的種類和關于恐龍滅絕原因的探索。孩子們不僅學到了恐龍的相關知識,還進行了關于人類命運的思考。本課旨在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對未知的探索以及保護地球生態的使命感。
家長進課堂,相伴共成長。不一樣的課堂,同樣的期盼,愿孩子們努力向上,積極健康,讓笑容永遠蕩漾在你們稚氣的臉龐,讓快樂永遠伴隨著你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