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以教興研、凝心聚力、教研相長。11月23日上午第3節課,丁磊老師在五年級2班執教本周的科學“每周一課”,隨著上課鈴聲響起,師生進行了簡單又禮貌地問好,丁老師用聯系生活實際的親切話語發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運動后心臟是如何跳動的?”學生們紛紛作答,老師簡單介紹心臟后揭示本課課題——《心臟和血液》。
由于心臟的跳動不易觀察,丁老師提前準備實驗材料,通過學生模擬實驗,讓心臟的跳動可視化。在開始實驗之前,丁老師出示實驗材料并讓學生回答每種材料模擬什么器官,學生根據材料的特點可以準確判斷模擬的是什么器官,在明確要求和任務后,學生分組、分工合作進行模擬實驗,實驗過程中丁老師一直巡視,適時地給予指導和提醒,學生們輪流模擬實驗,整個實驗過程有序且輕松愉快,學生們能夠在做中學,參與度較高。
模擬實驗結束后,學生立即將實驗材料擺放整齊,丁老師邀請兩個小組代表分享他們的實驗收獲,并且出示他們的“實驗幫助卡”,接著說一說實驗中的發現和感受。
由于大家都表示連續捏一分鐘吸耳球后手酸,丁老師相繼引出“心臟也需要休息”“我們如何保護心臟”的相關教學。緊接著邀請兩位同學同時跳動一分鐘,其他同學觀察他們運動后的狀態,記錄他們恢復正常心跳所需時間。通過活動學生觀察到經常鍛煉的同學運動后神色平靜而不經常鍛煉的同學氣喘吁吁,因此丁老師引導學生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本堂課的最后一個小組活動是學生們針對教材的研討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在學生小組討論后,丁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回顧總結本堂課的重點知識。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各位科學老師都認真聽課、記錄,用心的記錄課堂亮點和不足之處,方便課后的評課活動用心評價和學習。在評課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都對丁老師這堂課提出表揚,在這堂課中,丁老師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合適的引導下,學生的參與度較高,真正做到學生體驗學習,課堂氛圍十分輕松融洽,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收獲了本課應該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撰稿:王 鑫
審稿:張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