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中午,銅山區張集鎮魏集實驗小學尚讀樂享讀書團隊的教師齊聚在報告廳,聆聽梁端端老師給我們帶來的閱讀講座。
梁老師以《國王的新衣》這個故事開頭,一個孩子,道出了事實的真相,說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說的內心話。接著她分享了一個前不久發生的事。咱們學校的一位老師在飲水機接水的時候,不小心將自己的茶葉直接倒在飲水機的水槽里,四3班的一個同學看到后,立刻對該老師說:老師,你不應該把茶葉直接倒在水槽里,請你清理一下。當時聽到這里的時候,梁老師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在學校里,面對身份等級比自己高的老師,孩子能立刻指出他的錯誤,這種敢于說實話、一視同仁、不畏強權的精神,作為成年人的我們能做到嗎?當時,如果是她看到這位老師這樣做,可能不會說任何話。在平時的工作中,別說上級領導,就是身邊的同事,當我們看到他做了不對的事情,我們能直接勇敢地對他說出你做錯了嗎?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真的要向孩子學習。
陶行知先生寫過這樣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在陶先生眼里,兒童是一個個蘊藏著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應當說,向孩子學習,是今日父母與教師的一大課題,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須。
《向孩子學習》這本書是一本研究代際關系的書。代際關系即兩代人之間的人際關系。代際關系的兩代,泛指老年人與年輕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與兒女、孫子女輩的關系。代際差異產生代際關系?!断蚝⒆訉W習》這本書以大量的事實,描述了20世紀末中國社會在代際關系或文化傳承方面出現的革命性變化,提出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我們經常能聽到家長說: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有時候你說一句話,孩子甚至有十句話等著你,關鍵孩子說得有理有據,讓家長啞口無言。如何評價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向孩子學習……都使得現在的成人對教育孩子越來越困惑,越來越吃力。由此,作者孫云曉提出成人只有和孩子一起學習,同時也向孩子學習,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
這本書的作者孫云曉,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曾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上次在讀趙娜老師推薦的《心理養育》一書的序言中,看到了兩位教授的夢幻聯動,提到李玫瑾教授在飛機上遇到孫云曉教授,雙方在交流中,孫云曉教授就鼓勵李教授將自己接觸到的青少年案例整理出書。
孫云曉自1973年起從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來,他先后主持了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與教育、向孩子學習、21世紀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論與實踐、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李玫瑾教授在狀況系列調查等多項課題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和十一五規劃課題,關于少年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孫云曉是從數萬封兒童與青少年的來信開始進入兒童教育研究領域的。他的辦公室里堆滿了兒童和青少年來信。孫云曉說:“我對教育的看法主要不是來自理論,我真說不出那些流派,我的看法主要來自生活,來自對中國兒童命運的思考?!睂O云曉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如:孩子沒朋友比考試不及格更嚴重;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聽話’兒童可能是問題兒童;為確保小學生十小時睡眠而奮斗;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考試分數應當成為孩子的隱私;兒童教育從體育開始;關系好壞決定教育成?。唤套討衅匠P?;應試教育必然導致教育荒廢;教育的秘訣是真愛等等。以上羅列的只是孫教授觀點中的一小部分。這些說法不是煽情的口號,孫云曉用事實論證了這些新的觀點比傳統觀念更有益于兒童的幸福生活和健康發展。從現在來看,這些觀點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有些觀點在剛提出來時卻遇到了甚為激烈的質疑和反對,如考試分數應當成為孩子的隱私。
在引言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話題:“如何評價今天的青少年”。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成年人向孩子學什么”的問題。在這里,作者列舉了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平等意識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強;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有較強的公民意識;相信事實;做事認真;興趣愛好廣泛等等。作者還提出了今天孩子讓人憂慮的三種品質:認知需要缺乏;對勞動避而遠之;缺乏適度消費的觀念。那么,今天的孩子以何種方式影響成年人呢?作者提出三點:今天的孩子已經無法因循父輩的成長軌跡;今天的孩子以個體的非對抗的形式影響成年人;孩子對成年人世界影響力取決于成年人自身的素質。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成年人為什么向孩子學習”的問題。作者指出,在開放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父母已不再是絕對權威,同輩群體的影響日益增強,大眾傳播媒介改變了兒童的成長環境,孩子們有相當多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成年人。孩子自身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今天的孩子更關注自我發展,與人相處更注重原則,認識的廣度越來越大,面對新環境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出了成年人怎樣向孩子學習的問題。作者提出了向孩子學習的五個觀念、五個原則和七個主要結論。五個觀念是: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現代教育是兩代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成年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權利;向孩子學習是成年人真正成熟與睿智的標志;信息時代青少年身上蘊藏著巨大潛能。五個原則是:向孩子學習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時代的變化;欣賞孩子的優點是向孩子學習的主要條件;向孩子學習應以真誠為本;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應成為成年人的追求;建立對話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七個主要結論包括了下列內容:1、雙向社會化與反向社會化;2、向孩子學習什么;3為什么要向孩子學習;4、向孩子學習的三個條件;5、向孩子學習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6、怎樣向孩子學習;7、向孩子學習的意義。
這本書以大量的青少年來信,描述了社會在代際關系或文化傳承方面出現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大威嚴的父母在自己小孩的指點下“怯生生”地打開電腦、移動“鼠標”;即使是學富五車的大學教師也被自己上小學的孩子問得“啞口無言”……這本書中的不同故事,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教學生活中所忽視的,也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它改變了我對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的世俗看法。
老舍先生說:“孩子的世界是未曾發現的美洲,孩子就是哥倫布,帶人到新大陸?!钡拇_是這樣,《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幾個孩子正玩得不亦樂乎,一個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哇哇大哭起來。這種情況下,我們大人一般都會這樣處理:趕快跑過去哄,給孩子拍去身上的泥巴,嘴里說著安慰孩子,要孩子停止哭泣的話;或者鼓勵孩子:勇敢點,自己爬起來,不哭;甚至有的就朝“地”出氣,說這地真壞,看我怎么打它……而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怎么處理的呢?她一看到跌倒的小家伙,先愣了愣,接著,跑了過去,裝著一下子跌倒在那小家伙身邊。她雖然“跌倒”了,可還是“哈哈哈”地笑,那小家伙一看到小姐姐笑了,也跟著笑,抹抹眼淚,又和大家玩了起來。在這個事件中,小女孩沒有進行過多的考慮,只是很自然的以一個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小家伙的,沒有任何刻意。她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共同遭遇者,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者的身份。共同的遭遇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透過小女孩本身,我反思了工作中的我,對于有行為習慣偏差并屢教不改的學生來說,不妨學學故事中的小女孩,去感同身受——蹲下身子去傾聽,去了解。在我們俯下身去相信學生、賞識學生、解放學生的時候,才會發現在他們身上還有更多閃光點。
精彩文段:真正成熟的人應該是尊重兒童并有能力與兒童溝通的人。
通常,大人們總是虛偽地掩飾各種真實的念頭,只有小孩才能直率地袒露自己真實的觀點。
教育不是靠說教完成的,而是靠情感與智慧來吸納真知。很少有父母或教師意識到,教育效果與感情深淺關系極大。因此,盡可能多地與孩子在一起活動,做平等的、受歡迎的一員,與孩子建立深厚真摯的感情,實在是特別有效的教子良方。
大多數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有開朗的性格,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有種平易近人之感,講課風趣、生動。沒有尊重的愛是一種傷害。
孩子身上具有的許多美德值得我們成年人好好學習。比如快樂,成年人往往熱衷于競爭,甚至睚眥必報,不如兒童轉瞬就能忘記不高興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為了賺錢、升職、買車、買房而煩惱,而孩子卻能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鮮玩具興奮好幾天;比如親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愛撫,纏著母親擁抱,纏著父親嬉鬧,而不少成年人推說工作繁忙,平均每天與家人交流不到10分鐘;比如運動,10分鐘的課間,孩子們都恨不得去操場跑一圈,正因為孩子不要命地瘋玩,每天晚上才會睡得那么香。孩子身上有太多我們正在失去的東西。
作為一線教師,我一直都覺得孩子總是懵懂無知的、孩子總是調皮任性的,孩子總是要我們大人來調教、來指導、來教育的。曾幾何時,我們成人都在以居高臨下的態度、自以為是地企圖同化、統一孩子的思想。捫心自問,我們真切地感覺到:在知識的快速掌握、應用和創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應該加油的是成人這群長大的孩子,值得我們學習的卻是那群未長大的成人孩子們。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愿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銅山區張集鎮魏集實驗小學竇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