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個用心閱讀的人,都有一段可被閱讀的人生。在書香的海洋里,遇見更好的自己。2024年一月十五日,銅山區三堡中心幼兒園如期舉行了“同沐書香、閱讀悅美”第六期教師讀書分享活動。本期讀書分享的書籍是王婷老師的《觀鶴筆記》和孟雪老師的《正面管教》。
一、《觀鶴筆記》內容簡介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楊婉把鄧瑛作為研究對象,翻來覆去地研究了十年,寫出了一本對抗世俗的《鄧瑛傳》。結果在一場學術大會上,意外回到六百多年前,那時候鄧瑛還是一個待刑的囚犯。楊婉本來想作為旁觀者看著鄧瑛走完他悲壯的一生,卻與他有了一些聯系。歷史上的鄧瑛獲罪受凌遲而死。內閣大學士楊倫,卻在他死后都為他親提了:“致潔”二字。后來她說:“我只想救他,用盡我畢生所學,以及我對這個朝代所有的理解去救他。”
二、推薦理由
《觀鶴筆記》書中以現代人的角度參與封建社會的生活,那種對現代人來說必須屈服于封建禮制之下的窒息感與屈辱苦難,全部內化的隱忍令人扼腕。作者在文中以楊婉的角色表達對歷史規律的疑問,發人深思。使讀者和作者一樣不忍心將歷史中鮮活的人、他們對改變當時狀況所做出的貢獻和犧牲以一句歷史的必然性來概括。
最讓人震撼的是整本書對于文心的理解以及描述,文人不敢發聲,如同國家斷了脊梁。鄧瑛的文心令人折服。這本書文縐縐的文風很吸引人,讓人不自覺的帶入到森嚴的皇宮以及封建時代。這篇文章的時代應該是明朝,全文身不由己以及當時朝代帶來的壓迫感,再加上鄧瑛所遭遇的一切摧殘折辱,讓整篇文章籠罩著一層濃濃的悲情色彩。
三、讀后感
王婷老師說:“這本書我真的很喜歡,不僅僅是角色鮮活到讓我覺得就像是歷史上真正出現過,還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文心,什么是文人應該有的樣子。第一次讓我徹底地去反思我所學的歷史、毀譽、哀榮,好像每一筆都帶著天然的篤定。不是每一個鄧瑛都會有幸遇見一個楊婉,我們并不知道多少人沉默在筆墨刀劍下,有太多太多的人被筆墨所誤,甚至是遺忘。這本書教會了我用更寬容的角度去看待歷史,看待每一個人物。”
接下來是孟雪老師分享的書籍《正面管教》:
一、《正面管教》內容簡介
《正面管教》自出版以來,已經成為美國管教孩子的黃金教科書,被翻譯成16種語言,僅在美國銷量就超過了400萬冊。《正面管教》這本書的作者是簡·尼爾森,但正面管教理念的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值得一提的是,阿德勒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學生,而德雷克斯是又阿德勒的學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簡·尼爾森開始接觸到阿德勒的教育理念,隨后結合自己的認識,把阿德勒的教育理念發展成了正面管教理念,并在1981年寫出了《正面管教》。
二、推薦理由
《正面管教》是一本實操性很強的書籍,書的核心提倡不懲罰、不嬌縱的有效管教孩子,它的核心只有兩個詞:和善和堅定。本書作者認為,孩子只有在和善、堅定的氣氛里,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讓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可以說,正面管教是一種可以培養孩子良好品格和能力而且長期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避免過度嚴厲或嬌縱的傳統管教方式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三、讀后感
孟雪老師說:“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采用的正確教養方式。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讀書的用,不在眼前,不在當下,而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它是一種無形之用,是一種潛移默化,它能融進你的血液、精神、行動之中,悄悄地對你的生活、環境發生作用。書啟心智,通達人生,讓我們在書香文墨里,認識世界,成就自己。期待下一期的書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