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一抹冬日的詩意,赴一場教研之約。為深入學習貫徹新課標精神,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2023年1月18日,“做數學”視域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暨銅山區骨干教師團隊教研活動暨江蘇省“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實踐研究”培訓會在銅山區新區實驗小學舉行。江蘇省小學數學教研員郭慶松老師、徐州市小學數學教研員李賀老師、銅山區小學數學教研員朱愛玲老師蒞臨指導,新區實小教育集團郝安軍校長、趙廣峰主任以及銅山區名師培育站、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新區實小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此次教研培訓活動。
新區實小教育集團郝安軍校長,熱烈歡迎與深深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到來。郝校長指出本次數學研討活動為深入提升數學老師的專業素養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請小數同仁們共同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
徐州市銅山區新區實驗小學桑云老師執教二下《千以內數的認識》。桑老師從冰墩墩引入課題,通過數數活動體會數是通過數計數單位的個數數出來的。接著借助計數器、小棒、方塊人民幣多種學具直觀顯示十進制計數法的數位順序和位值原則,學生在操作體驗中深入理解數的意義,掌握數的組成,并引導學生探索出更大的計數單位“千”,同時結合生活實際,感受一千的大小。最后通過三種1000元的紅包讓學生體會到計數單位和數量大小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數感。
徐州市大學路實驗學校于美玉老師執教一下《圖形的認識(二)》。于老師以搭積木的活動導入,通過觀察、摸一摸、借助印泥“畫”出各種圖形,學生經歷由幾何體到幾何體上的面再到平面圖形的抽象過程,并把印出的圖形分分類,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最后在釘子板上圍圖形,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存在著特殊關系,初步體會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區別,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空間想象能力。
徐州市銅山區新區實驗小學何艷俠主任給大家帶來了《匠心做數學,遇見最美好的自己》的微報告,何主任從團隊引領,為“做數學”助力;課堂實踐,為 “做數學”護航;收獲成長,遇見最美的自己;問題疑惑,在探索中前行這四個方面進行分享。主要為我們介紹了“數說新宇”教研團隊基于兒童實際和學科內容的本質,探索“做數學”的學科內容體系,全員全過程扎實開展“做數學”的教研活動,合作共享、實踐思考、收獲滿滿,學生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徐州市小學數學教研員李賀老師進行活動總結與指導,并為我們介紹郭慶松老師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科育人的創新實踐研究中獲得本年度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二十多年來帶領團隊孜孜以求,取得了豐富的經驗,非常榮幸能夠邀請郭老師來到現場指導。
江蘇省小學數學教研員郭慶松老師從兩大方面進行精彩分享,第一,“做”數學的意義。 “做”是基于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符合孩子認識事物的自然過程。從數學本身來講,數學概念并不完全能用語言定義,需要在“做”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理解,建立豐富模型。從教學來講,“做”體現著學生對數學的思考,“做”出的成果便可以作為交流的素材。第二,郭老師探討了3個問題:“做”的場景從何而來?如何有機整合“做”與“想”的關系?“做”在數學中的范圍在哪兒?
銅山區小學數學教研員朱愛玲老師對本次活動作出總結,郭老師的三個“基于”:基于兒童的認知和經驗、基于學科本質、基于數學教學流程,以及三個“關系”:處理問題情景與學生經驗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做”與“想”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數學教學過程與要素之間的關系,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再次感謝郭老師的指導,為數學教研打開了一扇窗,教學研究離不開團隊的力量,希望在郭老師的引領下,在新區實小“數說新宇”團隊的引領下,“做數學”理念能夠扎根在每位小學數學教師的心中,扎根在每一節數學課中,相信老師們一定會帶著熱情和教育情懷在“做數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撰稿:王逸涵
攝影:王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