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說過“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人類的文明能夠薪火相傳離不開書籍的力量,離不開千百年來我們對于知識的崇尚。正因如此,在這陽春三月的日子里,三壴書院七坊音美組教師積極開展了讀書沙龍活動。
本次活動三壴書院七坊成員共讀了王曉春老師《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戚蘇玉老師從書目的概況給大家進行了介紹,全書匯集了100個小學教師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管理問題五個方面,借剖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來揭示。
吳犇老師從書中所呈現的案例,自己也會代入思考,每每讀來總有撥云見日,豁然開朗的感覺。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作為教師,除了愛以外,還要有科學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教書育人。學習了王老師的觀點后,我是這樣思考的:教師應該放下架子,貼近學生。
馬冉冉老師從尊重學生這里談了談自己的看法:以前,當學生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想著怎么解決,閱讀后在遇到問題,首先想著找出導致學生有這樣行為的背后的原因,動機是什么,而不是著急找出問題。
焦志藝老師則提出心靈的荒蕪往往是因為知識的貧乏,讀書,可以從他人的視野中增長見識,從而開闊自己的視野;讀書,亦能夠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啟迪,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讀書,還能夠在喧鬧的生活中還給自己心靈的沉靜,用停一停想一想的方式告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急功近利,讓心靈“歸零”。
楊雯絢老師通過閱讀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說:“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
李娜校長對各位教師的發言進行了針對性的點評,為青年教師在職業發展上指明了方向,并對大家提出期許“種下滿地金黃的莊稼,才是為曠野除草的最好辦法”。作為青年人,我們唯有種下知識的莊稼,才能掃除心靈的雜草。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的活力,讓人得到智慧的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在這春暖花開時,我們唯有以書潤心,與智同行,才能真正強大自己,為我們熱愛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大彭實小通訊員:焦志藝
審稿人: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