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起源:
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園的進餐更是貫穿在孩子生活的每一天。3~6歲是幼兒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良好的進餐行為對幼兒習慣的養成有著重大的影響。孩子們能生活有規徘、定時定量、不挑食的進餐是我們大家所希望的,也是幼兒能夠健康成長的基礎保障。
午餐后,我總會發現孩子們的餐盤里有一些未吃完的食物。良好的食欲和飯量是幼兒成長發育和進餐能力的最佳發展期。吃飯是托班孩子的一項最基本的生活活動,可從孩子們午餐情況看,吃飯卻是最頭痛的問題。每次孩子們都會說自己好好吃,可是說的和我們看到的不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呢?針對“吃飯”這一問題,我們和孩子開啟一段有趣的班本之旅……
課程目標:
1.認識多種食物(蔬菜、水果……),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和蔬菜的生長過程。
2.知道吃蔬菜、肉、蛋等食物的好處,愛上吃各種食物,保持飲食均衡,合理攝入各種能量。
3.知道要好好吃飯,不挑食,不偏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愿意參與各項活動,樂于表達。和小朋友們能融治相處。
5.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手工活動,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課程網絡圖:
課程實施過程:
活動1:吃飯初了解
(1)談話:為什么會剩飯?
午飯時,我發現很多小朋友的碗里剩了很多飯和菜,是為什么呢?
朱言旗:我吃太飽了,吃不下。
王淼淼:沒有我喜歡吃的菜。
王沐宸:我把喜歡吃的菜都吃完了,剩下的是不喜歡吃的。
李易德:青椒好難吃。
李博文:看著好難吃呀。
孩子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們在面對沒吃過的食物時,覺得自己不餓時,看起來不好吃的食物時,自己咬不動的情況下都會有挑食的心理。
(2)進餐小調查:
愛吃與不愛吃孩子們喜歡吃的食物有很多,但是還有一些食物是孩子們不喜歡吃的.你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么呢?最不喜歡吃的食物又是什么呢?我們進行了有關食物的調查。
分析:通過食物凋查表,了解到孩子們平時喜歡吃的食物和不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3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屬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在活動中我們通過談話以及分享調查結果等環節積極鼓勵和支持幼兒主動分享,讓幼兒逐漸能學會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喜好,大膽表達。
活動2:吃飯要健康
(1)繪本分享:
為了幫助孩子們改善挑食的現象,我們開展了繪本分享活動。讓孩了明白食物不同的營養價值,提升愛吃多種食物的體驗。
繪本《肚子里有個火車站》這木繪木把胃比作一個“火車站”,里面住著非常多幫助“火車站”運轉的小精靈,生動形象的解釋了食物在肚子里消化的過程。繪本以講故事的形式,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和感興趣的方式,告訴孩子們應該如何注意飲食健康,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統,從而引導孩了知道少吃生冷的食物,好的進餐習慣和健康的食物對我的身體都是有益的。
在繪本分享的過程中,同時借助家園共育,在家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請家長幫助小朋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光盤達人:
食物來之不易,我們還可以隨意浪費嗎?珍惜糧食不是說說而已,更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表示。為了更直觀地鼓勵小朋友的光盤行為,我們每天吃完飯后小朋友都將自己的光盤進行展示。小朋友如果吃完了餐盤里所有的飯菜即可領取貼畫一枚。大家都爭先搶著做“光盤小超人”的稱號。
教師小結:通過閱讀繪本,家園共育等活動,孩子們知道了吃飯的重要性,達到了我們預先設想的目標。在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欣慰的同時,我們覺得這只是我們的第一步,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的堅持引導。
(3)飯后要這樣:
食物在旅行的過程中,被我們的身體吸收了很多的營養和能量,那么怎么吃才能更加健康呢?
1.餐前記得要洗手,用七步洗手法先把細菌消滅掉。
2. 我們約定:餐后不能進行劇烈運動,自由選擇安靜的活動。
餐后游戲:桌面滾球
將三張桌子并在一起。兩名幼兒分別站在桌子的兩端。一名幼兒從桌面上把球滾向對面的幼兒:對面的幼兒接到球后,再從桌子子下面把球滾回去。沒有接到球或球從桌面上深落下來的幼兒要下場,由下一名幼兒替換。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餐后游戲:木頭人
選一個領頭人,其他人跟在領頭人后面,游戲時要喊口令,一二三,木頭人,喊一二三時,眾人隨意行走,當到木頭人的時候,眾人停止不動,誰動了就要接受懲罰,退出游戲,游戲反復進行,直到剩下一個人為止。
教師小結: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方能養成良好的生活話習慣。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或許對成人來說是一小步,但對幼兒來說卻是一大步,他們在其中,不斷地提升自我服務能力,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3:蔬菜我知道
(1)種植蔬菜:
李博文:我要給蔬菜澆水。
闞思雨:我們去給黃瓜除草。
曹宇晨:我要去看看辣椒。
于是我們開啟了我們的蔬菜種植記。
(2)好玩的蔬菜:
孩子們和家長一起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歡的蔬菜,提升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課程總結:
通過《吃飯這點小事》的班本活動,孩子們常把“光盤”掛在嘴邊,將“粒粒皆辛苦”根植于物質充裕的今天,孩子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懂得了飯菜來之不易,初步形成節約的意識,傳承中華民族節約的好習慣、珍惜幸福的傳統美德,反對餐桌浪費。雖然部分孩子還存在挑食的壩象,但是比起活動前,孩子們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怎樣才能更好地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呢?這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托班的寶貝們繼續探究,不斷摸索!我們的生活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未完待續……
課程反思: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一切生活都是課程,一切課程也是生活。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我們創設豐富的教有環境,讓孩子們了解食物知識、探索食物奧秘,逐步接納食物,喜歡各種食物,不再挑食。進餐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持之以而的過程,“吃飯這件小事”的課程一直在進行,我將繼續探索,不斷進步,讓良好的進餐習慣·直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