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落實和踐行新課標理念,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以研定教,深入探索大單元教學模式,整體推進大單元教學,11月12日下午,黃山中心小學“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整體教學”語文研討活動如期舉行。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孫慶博,為一線老師們進行專業引領。
活動一:思路分享名師點撥
張丹老師圍繞著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藝術之美”分享了單元教學設計。結合語文要素以及教學目標,設定了以下教學活動,分別從啟“藝術薈萃”之旅、品“多元藝術”之美、秀“拿手好戲”之彩、尋“多彩藝術”之美四個活動進行分享。張老師從本單元不同的板塊中,去感知單元的編排結構,以及所呈現的各種藝術美。最后,張老師對此活動設計了相關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量表。
蔡茹茵老師針對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月光曲》,詳細介紹了本課的教學設計。第七單元以“藝術之美”為主題,以“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為語文要素。從音樂、繪畫、戲曲等角度折射藝術的魅力。從題材到體裁,都給了學生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的路徑。
蔡老師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方面明確了本課的兩個教學目標。并通過教學重難點,設計了如下五點教學過程:1.古曲引入,了解音樂相通。此環節意在依舊帶新,為后面的感情做鋪墊;2.品讀對話 ,月下心靈相通。此環節意在品讀人物對話,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的內心,體會貝多芬與盲姑娘互為知音;3.想象畫面,感受音樂之美。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的美妙,了解聯想和想象的妙用;4.嘗試寫法,落實彰顯表達。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遷移表達,為學生后續的習作提供有效的實施路徑;5.拓展閱讀,領略人格升華。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偉大胸懷、人格魅力。
孫校長針對《月光曲》一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月光曲》的創作是一個傳說,了解經過不應是本篇文章的重點,聯想和想象才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圍繞這一重點,孫校長提出了三個學習任務:1.辨析詞語。讓學生讀懂“清秀”與“清幽”的區別;2.讀懂對話。先將文中依次寫了誰和誰的對話找出來,再品讀這些對話有哪些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關注四個“您”,引導學生體會出貝多芬對盲姑娘的同情與尊敬。再次分角色讀好三處對話;3.學習聯想。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聯想,引導學生找到聯想,并根據曲子的變化展開聯想。此時,拋出疑問:如果將聯想的部分去掉,我們再來讀一讀。學生自然能感受到聯想的妙用。最后,孫校長特地選擇了一首《牧笛》,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用上“仿佛、好像”寫一寫。既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又讓語文課堂簡單而生動。
溫芹芹老師結合新課標理念與單元語文要素以“插上想象翅膀,感受藝術之美”為單元主題,以“國粹傳承,感受京劇之美”為本課的主線開展教學。課堂伊始,溫老師以“戲曲文化進校園”的真實活動,點燃學生愛上京劇的興趣,課前引導學生搜集一些京劇的資料,例如音像、圖片等,初步感知京劇。接著帶領學生將學習提示中的問題進行細化。學習《馬鞭》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通過勾畫、交流可以發現,這一段介紹了馬鞭哪些方面。之后引導學生結合文字以及表演片段視頻在交流中想象畫面,感受馬鞭使用的妙處。《亮相》部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找出文中介紹的兩種亮相方式,說說與生活中的實際不相符的地方,想象這樣表演的妙處。京劇的表演不僅有虛實相生的道具,還有動靜結合的表演,這一環節學生已經從愛好者,變身為解說員和表演者,在歡聲笑語中,讓學生于演繹中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與無限樂趣。最后我將通過說“戲曲”,“京劇再訪談”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已知,喚醒他們的認知,課后布置學生學習畫臉譜,制作道具,學唱京劇片段等任務,進而初步感知京劇藝術的“趣”,在起承轉合中,角色體驗中,發現說明之趣,領略藝術之美。
孫校長結合新課標和單元主題,認為本課可以主抓三個學習任務:一是了解京劇,可以通過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說說對于京劇的了解;二是認識馬鞭這一道具、亮相這一表演方式,體會京劇表演的自由、美,以及趣味;三是趣談京劇,結合口語交際的內容以及情境,引導通過說或者寫的形式,展開想象談談有趣的京劇。總之,語文教學要謹記以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為主要目標。
董晴老師的《父愛之舟》教學設計,緊扣單元主題與學情。董老師以“讀”為核心,設計四個任務。任務一:學生默讀課文梳理場景,像賣繭子買枇杷等場景,初步感知父愛;任務二:品讀場景,如廟會場景,在熱鬧氛圍與父子互動中,深入體會父愛的細膩;任務三:想象湊學費等場景,結合自身經歷,感受作者對父親的復雜情感,進一步領悟父愛深沉;任務四:圍繞“小舟”理解課題與作者情感。課后作業通過仿寫場景和閱讀《背影》,強化學生對父愛的理解與表達,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深刻體會流淌在生活點滴中的父愛,提升情感認知與語文素養。
孫校長依據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同名家 悟舐犢情深 訴真情 學細節表達”主題,認為在情景構建上,《父愛之舟》與《慈母情深》均通過典型場景展現親情。《父愛之舟》里如“我”與父親逛廟會等情景,飽含生活氣息。不同的是,《慈母情深》的情感表達直白濃烈,借母親外貌、語言等盡顯母愛。而《父愛之舟》的父愛無言且深沉,不事張揚。它以小舟為線索串起回憶,看似平淡敘述,卻讓讀者于細微處體會到父愛的默默付出,如涓涓細流,潤心無聲。這是老師上課時需要關注的。
楊亞茹老師分享的是四上第四單元《精衛填海》一課。《精衛填海》是一篇講述神話故事的文言文,課文選自《山海經》,是學生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課文是文言文,寥寥數語,僅用35個字,就將這個傳奇的神話傳說寫得非常清楚。它與單元中的其他幾篇課文,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學習神話故事提供了語言范本。學生通過這一單元學習,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神話故事的特點,感受鮮明的神話人物的形象,大膽想象神話故事的情節。通過教材分析我把這節課分為了三個任務:神話故事我知道,神話故事我會講和神話精神我體會。通過孫校的指導我知道了,教學過程要精簡,可以以讀通一個故事,背誦這個故事和學習一種精神為主要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思考精衛填海的場景和過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作為一篇文言文,最重要的還有背誦,在課上可以設計背誦的環節,引導孩子當堂背誦。
針對《精衛填海》的教學設計,孫校長認為教學過程要精簡,可以以讀通一個故事,背誦這個故事和學習一種精神為主要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思考精衛填海的場景和過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作為一篇文言文,最重要的還有背誦,在課上可以設計背誦的環節,引導孩子當堂背誦。引導學生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能脫離具體的語言文字。可讓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自己感到神奇的情節,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神奇;也可讓學生找出觸動自己的人物或情節,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神話主人公的形象;還可借助課文中的留白讓學生展開想象,豐富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增添故事的神奇色彩。
活動二:學思踐悟篤行不殆
活動結束后,老師們意猶未盡,分組繼續深入交流自己的感悟。此次活動促進了知識內化,老師們收獲頗豐,將為教學實踐注入新活力。
六年級組
五年級組
四年級組
學履不停,行而不輟,劉超玲主任就本次語文教研活動進行了總結。劉主任希望老師們在活動中不斷地吸取精華,凝煉育人智慧,學以致用,攜手前行,在教學中不斷地突破自己,獲得更顯著的成長。
聚焦“大單元”,共釀“大智慧”,相信每位教師都將把這次教研活動中的收獲轉化為前行的力量,努力實踐單元整體教學,用高質有效的教研教學活動助推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高,為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再譜美好詩篇!
圖文:各年級語文組老師
編輯:蔡茹茵
審核:劉超玲
發布: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