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培養賢人七十、弟子三千,并倡導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留下了許多有益的教育格言,成為萬世師表。今天,周伶俐老師為大家介紹孔子與他的論語。
孔子的人生目標非常明確,這就是改變天下無道的現實,使它向著有道的境界前進。在他認定的有道境界中,從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到普通百姓,層次分明,秩序井然,人們的言行舉止都符合他所主張的證件倫理觀念,社會一派祥和安寧。在選擇了這一目標之后,孔子從來沒有動搖過,并為此周游列國十四年之久。
可是,長沮,桀溺,荷莜丈人一流的人物卻選擇了避世。他們大概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瀟灑自足,對孔子的抉擇大不理解。衛國儀這個地方的封疆官士是孔子屈指可數的知己之一。他說:天下無道,上天將讓孔子宣示大道于天下。孔子認定自己有責任挺身而出,努力改變社會現實。天下無道就是他投身社會改造的巨大推動力。這說明孔子有一種異常可貴的勇于擔當的精神。‘‘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也許就是對他一生的最好概括了。
孔子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還表現在他那悲劇的執著上。為達到目的,他百折不撓,‘‘知其不可而為之’’。雅斯貝爾斯說,這正是他幾千年來的偉大之所在。(《蘇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穌》)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被陳,蔡兩國的士兵圍困在陳蔡建的郊野中,好多天沒有食物可吃。隨從的弟子有的哦的站不起來,可是他一就不停地給大家朗誦,唱歌,彈琴,講學。他總是堅定地面對困難,不言放棄。
孔子勇于擔當責任的精神,顯示了我國傳統文化人格的本質。在神話傳說中,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獸以拯救百姓,大禹為治理洪水八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些都凸顯了那些勇于擔當民族責任的悲壯,崇高的人格。在現實生活中,孔子是這種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之一,千百年之下還讓人肅然起敬。
這幾個片段捕捉了相關人物的一些富有個性特色的動作或行為。桀溺向子路說完自己的看法,論語原本可以直接去寫子路把事情告訴了孔子,現在加上‘‘耰而不輟’’四個字,來描繪桀溺的情態,使人物格外生色。接輿勸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后,寫上這樣一個畫面:‘‘孔子下,欲與言之。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之后戛然而止。孔子想說什么,接輿又為何躲避,都不得而知,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